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时评 > 正文

衡阳市| 衡阳县:“四强化四提升”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发布时间:2023-11-12     来源: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近年来,衡阳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市关于实施“五千工程”建设“和美湘村”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几年来多次被评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现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省级精品村2个,省级示范村17个,梅花村被推荐为全省美丽乡村(和美湘村)示范创建典型案例。在实践工作中,主要做到“四个强化、四个提升”。

  一、强化组织领导,提升工作机制。一是专班专抓。成立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正副组长的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出台相关政策、下发相关文件、召开相关会议、进行调度调研、开展督查督办来安排部署相关工作,促使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落细。二是制定方案。围绕《衡阳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出台了《衡阳县2023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和工作要点,重点示范推进,确保工作实效。三是保障投入。积极探索建立中央省市支持、县里奖补、乡镇主体、乡村自筹、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的资金投入体系,县财政在非常拮据的情况下,今年优先安排3000万元以上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我县还积极整合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探索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农户每户收取60--100元的垃圾收集转运合理付费机制,保障工作有效开展。四是严格考核。按照“月暗访、季排名、年考核”的方式,对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并下发督查通报,奖优罚劣、扬先策后,推进工作平衡发展。

  二、强化乡村管理,提升整治水平。不断提升乡村整治能力,以“硬化、美化、亮化、绿化、序化、文化”为目标,全力抓好“五乱”治理,推进乡村管理走上标准化、规范化。一是以统一规划部署为“切入点”。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按照“城乡一体,镇村共建”的要求,针对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等重点,符合农民群众需求,因地制宜编制科学性、可行性乡村建设规划。切实发挥好中心集镇的载体作用,以镇联村统筹发展,又突出乡镇的自然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打造特色小镇。二是以规范道路秩序为“着力点”。乡镇安全劝导员和公安、交警、工商等执法部门现场驻点督查,大力整治流动商贩乱摆卖、商户乱占道、车辆乱停放等现象,清理“马路市场”,完善交通标识标线,规范车辆停放和客运车辆停靠地点,确保农村道路整洁,交通有序。三是以整治垃圾污水为“突破点”。推行“首厕过关制”,实行“统一产品采购,统一组织施工,统一投工投劳,统一竣工验收,统一长效管护”。按照“分户改造、集中处理”与单户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办法,推广“三格化粪池+管网收集+人工湿地”的集中管网统一处理模式,对厕所粪污进行资源化利用。不断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投入力度,在全县各乡镇建设了21座垃圾中转站、692个清运网点,实行“网格+保洁员+志愿者”管理,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融资建设垃圾焚烧发电站,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等,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三、强化移风易俗,提升乡风文明。一是推进积分管理。全面推行“积分管理”模式,量化村民行为,逐条赋分,按分兑付物资,依分评先评优,还能享受银行贷款优惠。“小积分”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了“大用处”,村民不但获得了物质上的奖励,更让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二是破除陈规陋习。积极开展“文明乡村”创建,坚持推进移风易俗,村(社区)不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不办酒席”,规定宴席饭菜、酒水的标准,禁止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陋习,全县每年移风易俗节约资金1亿元以上。三是强化文化凝聚。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送戏下乡、红色电影放映等文化系列活动,组织举办油菜花节、农民丰收节和农村传统艺术活动,全面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农房建管,提升宜居家园。大力推进“和美屋场”建设,让村民住上“安心房”“幸福房”。在农房整治上做好“减法”。深入推进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整治及危旧房拆除工作,拆除旧房2300余户,拆除“空心房”1.5万平方,整治私搭乱建3200余处。积极引导村民参与“治房”,组织村民对房前屋后的柴堆、农具、杂物等进行有序堆放;及时清理建筑垃圾、卫生死角;整治房屋外立面,鼓励统一建筑风格,营造一个干净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在屋场建设上做好“加法”。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省市实施“五千工程”为契机,不断推进“和美屋场”建设,选择基础条件好、群众参与度高的50个村作为示范点,因地制宜,屋场进行统一规划,完善基础设施,打造花园式菜园、生态化鱼塘,建好绿化带、小广场、文化墙等配套工程,农村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在产业融合上做好“乘法”。各地结合自身的地理区位、特色资源、产业结构等,将“和美屋场”与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进行深度融合,成为乡村旅游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洪市镇明翰村的红色美丽村庄、库宗桥镇“枫树边”民俗改造等,最大化彰显地方特色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

  

  

  


原文链接:http://agri.hunan.gov.cn/agri/xxgk/gzdt/sxdt_1/202311/t20231109_3181895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