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周宁县礼门乡菊美专业合作社的茄子、花菜迎来成熟期,工人忙着采摘、分拣、装箱、搬运。该合作社在300多亩土地上,轮种了多种蔬菜,年产值300万元。
“巧用轮作让农产品错峰上市,除供应周边县市外,还能卖到深圳、江西等地,销路不愁。目前,我们每天可发出约4000公斤蔬菜。”该合作社负责人陈小菊介绍,轮作种植模式鼓起了大伙儿的“钱袋子”。
近年来,周宁县以抛荒撂荒地整治为突破口,合理利用闲置土地,推广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轮作、套种,一地多用、一地多收。
“通过蔬粮轮作、套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既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又增加了经济收入,农民可以把‘饭碗’端得更稳。”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县农业农村局挂职副局长罗文彬说,目前,周宁县连片轮种、套种面积超过1万亩,有效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
花样套种“钱”景好
“我这里一地两用、立体种植,上面种猕猴桃,下面种马铃薯、玉米,一块地有多份收入。”周宁县东红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松彬说。
一块地如何种才能取得效益最大化?3年前,刘松彬合理利用土地空间,在猕猴桃基地套种近百亩马铃薯、玉米,打好时间牌,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子。
套种不仅提升了土地利用率,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更多就近打工挣钱的机会。“每月工资有6000元左右,在家附近务工比较方便,挺好的!”当地群众刘本寿正在地里忙碌,长期在基地务工的他满意自己如今的生活。
“今年有10万公斤猕猴桃上市,总产值300多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采取线上加线下模式进行销售,以农带旅,以旅助农,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刘松彬说。
科学套种“探”出致富新路。周宁县依托国家南方薯类科学观测实验站马铃薯高山科研基地,总结出适合当地不同气候类型和区域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重点推广马铃薯高垄覆膜栽培、马铃薯套种等技术。如今,“马铃薯+猕猴桃”“马铃薯+葡萄”“马铃薯+茶园幼苗”等套种模式在全县逐步推广。
周宁县春意园家庭农场负责人许林贵也尝到了套种的甜头。2017年,许林贵流转农户荒山,在纯池镇莲地村发展茶园300亩。
“茶树一般3~4年开园,5年后才迎来丰产期。”许林贵介绍,茶园建设初期,经常只有投入而无收益。
为充分盘活茶山资源,许林贵利用茶树行间空地多的条件,“见缝插针”种下高山马铃薯,以粮养茶、以耕代管,填补茶树生长“空白期”,实现茶粮基地提质。
“茶叶套种马铃薯实现肥料共享、一次管护、两次收获,一举多得。”许林贵说,得益于这种模式,去年,基地产值达40万元。来年,他计划扩大套种面积,增加套种品种,让亩产效益实现最大化。
接茬轮作效益增
走进周宁县宏萬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忙着采收、打包小菊,一派繁忙景象。
“周宁种植的多头小菊,花色更亮、香气更足、花瓣更厚实,深受市场喜爱。”周宁县宏萬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主管杨晓鹏告诉记者,小菊生长周期短,属于冷凉型花卉,从种植到采摘出售只需3个月左右,但小菊采收后,土地面临长达4个月的空闲期。
为了让休耕的“空白期”成为增收的“黄金期”,去年11月,宏萬种业探索“花卉+菌”轮种模式,种植30亩羊肚菌、赤松茸。
“多头小菊到10月就结束供应了,从11月到来年3月大棚都处在闲置期,利用这段时间种植羊肚菌、赤松茸,可以很好地盘活大棚资源。”杨晓鹏说。
不同于普通的农作物,羊肚菌对空气湿度、土壤环境要求高,在不断的试错中,宏萬种业逐渐摸索出一套种植菌类的经验。“去年,赤松茸一亩产值5万余元,羊肚菌一亩产值8万余元。”杨晓鹏说。
在周宁县,除“菌类+花卉”轮作外,各类复合轮作模式处处可见。
在李墩镇际头村益丰种养专业合作社,一个个粉红饱满的蜜薯摆满田间地垄,村民享受着丰收带来的喜悦。
“你别看现在这里是大片蜜薯,要是前几年过来,好多地方还是撂荒地。”益丰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芳说,以前,传统农业产出效益低,农村劳动力外流,土地撂荒随处可见。为探索抛荒土地高效综合利用之路,益丰合作社流转抛荒撂荒地120亩,轮作马铃薯、茄子、蜜薯等作物,让“抛荒地”变为“效益田”。
“马铃薯亩产1000公斤,收入2000元;蜜薯亩产1500公斤,收入5400元;茄子等蔬菜每亩收入7000余元。”陈芳掰着手指算了“三笔收入”账。
粮经作物轮作,让周宁良田实现“钱粮双丰收”,农民种粮积极性越来越高,今年该县春粮种植面积1.069万亩,县内外200多家单位、企业、个人认领耕地3490亩,“沉睡”耕地焕发新生机。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xxkd/202311/t20231102_628926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