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是山东省粮食主产区,也是山东省乃至全国粮食加工转化大市。近年来,滨州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优势,通过订单种植、吸纳就业、项目实施等途径,在推动三产融合互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充分释放了发展红利,展现了乡村振兴的粮食担当。
循环融合激发新动能
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总要求,突出种植端、生产端等环节,激发发展活力,助推产业振兴。优化种植结构,立足优质小麦“金三角”地带区位优势,鼓励和支持粮油龙头企业向前延伸产业链条,与新型经营主体、种粮农民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种植结构调整,变“市场有什么加工什么”为“市场需要什么种植什么”,从源头上提升链条价值,建立优质小麦种植基地面积近300万亩,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广订单种植,加大主粮作物土地流转和订单种植,同时,推进特色油料作物优质原料基地建设,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标准种植、统一施肥、统一收购、统一管理、加价收购“五统一、一加价”经营模式,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保证加工原料品质优良。如,无棣县扶持建成万亩芝麻种植基地,累计推广种植超5万亩,农户每亩地增收600元。聚焦三产融合,从守护粮食“芯片”做起,支持增粗拉长产业链条,强化产业间链接,做实精深加工,完成一粒种子“从土地中来到土地中去”的使命。如,全市创建了三产融合、绿色循环的小麦全产业链条,一粒小麦变身10大类600余种产品,成为产业振兴的“新标杆”。再如,推动玉米企业经过上百道工序,延伸出葡萄糖、果糖、玉米油等主产品和蛋白粉、胚芽粕、饲料等副产品,原料总利用率达99%以上。
工程实施助推新农业
近年来,全市以“优质粮食工程”等重点工程为载体抓手,推动“五优联动”发展,有效保障粮食生产出产量、烘干收储保质量、经营销售有效益,实现农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机收减损降农业成本,农机技术推广部门成立技术减损技术指导小组,奔赴机收生产一线,规范1万余台小麦联合收割机机收作业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同时,注重发挥大型合作社收割、散粮运输设备自动化、智能化作用,改变原有从个体农户手中收购原粮和包粮运输的模式,实现田间地头粮食整车运送不落地、产后中心代烘干、集中运输到仓库,减少收获、卖粮运输环节的损耗和流通成本。产后服务助农业增产,开展产后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一条龙服务,解决粮农晾晒不便的“丰收后烦恼”,全市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15处,新增粮食干燥能力5200吨/日,新增粮食清理输送能力1500吨/小时,提供清理、烘干、储存、加工、销售等服务,有效避免发霉变质带来的粮食浪费问题,实现增收900余万元。政策保障防农业风险,针对特殊年份强降雨和连阴天造成新收获粮食潮湿难以集中晾晒等不利情况,全市紧急启动粮食烘干补贴政策,如,2021年专门安排专项经费360万元开展秋粮“代烘干”服务补贴,提高产后服务设施的利用率,实现颗粒归仓。
红利释放普惠新农民
粮食产业经济涵盖三次产业的特质决定了其在促进经济增长、拉动农民就业、释放发展红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催生了大量就业式、服务型新型农民。促进就业农民增收,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推动业态融合发展,真正实现“一产优、二产强、三产旺”。据统计,全市粮食产业带动就业近6万人,其中直接就业人员2.5万人、间接就业3.5万人。全市粮食企业在本市设立直营店、专营店、连锁餐饮店、放心粮油店等店面3000余家,直接吸纳5000余人参与经营,同时辐射至全国设立各类店面近2万个,间接吸收2万余人参与经营,让农民充分享受产业发展的增值效益,为促进区域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在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注重释放企业发展红利,逐步推进乡村城镇化、生活福利化、村企一体化、管理社区化,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以西王村西王集团为例,西王村为村民投保各类保险,村民在企业获得稳定工资收入的同时,还可领取分红,年人均纯收入超10万元。村委定期向村民发放面粉、肉蛋奶、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并建设高标准老年公寓,集中供养65岁以上老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高效服务展现新作为
精准指导储粮新方式,注重延伸和拓展粮食部门服务领域,推动农户存粮从“路边晾晒、自然风干”逐步向专业化、科学化、社会化转变。自2017年以来,免费向农户推广经济实用储粮装具(科学储粮示范仓)1.5万余个,有效减少粮食清理、干燥、运输、储存等环节损失1000余吨,为农增收230余万元。扎实推进收购新模式,结合粮食生产加工实际,集聚政府和市场的力量,推动企业、粮食经纪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多元主体收购,确保好粮卖得好、销得快。在全省率先建立政府信用保证基金贷款市场化粮食收购“购储销”一体化柔性储备模式,累计收购75万吨,带动农民增收及企业增效8亿元,实现农企精准衔接、产业融合互惠。加大投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化乡村产业振兴,如本市“中国好粮油”企业投资3.9亿元,建设年处理30万吨小麦加工车间,助力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定点扶持阜南县实现优质小麦“示范种植—规模化种植—就地加工转化”三步走,带动当地订单70余万亩、每亩增收200元,增加就业800余人,预计年增加税收1亿元以上。
乡村振兴,粮食有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滨州市逐步形成了中裕食品、长寿花食品、西王食品、香驰控股、渤海实业等一批带动乡村振兴的典型企业;造就了一批融入乡村振兴的新型农民,加快了本地农民向现代产业工人转变的进程;同时,将农民增收融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三链协同”全要素,融入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发展全过程,探索了一条粮食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滨州粮食产业将继续“接一连三”双向延伸,不断在做强新农业、支持新农民等方面积极作为,在助农增效、促农增收、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拉动助推作用,做乡村振兴的“先行者”“践行者”。(郭宗梅)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xwzx/mtjj/202310/t20231019_443953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