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法制 > 正文

身边的榜样丨郑淑娟:架起“连心桥” 当好“贴心人”

发布时间:2023-10-25     来源: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从事司法行政工作近21年,郑淑娟始终扎根基层,牢记为民初心,先后获评“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其所在的西天尾司法所获评“全国模范司法所”“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字号”“三模范”司法所长——

  

  架起“连心桥” 当好“贴心人”

  10月8日,荔城区西天尾司法所所长郑淑娟作为福建省“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

  10月12日下午,记者在西天尾司法所见到前一日刚回莆的郑淑娟,她正在调解一起群体性矛盾纠纷。在郑淑娟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下,不多时,双方便同意了她的调解方案,纠纷妥善化解。

  记者在一旁聆听调解过程时注意到,郑淑娟总是不时侧头咳嗽。面对记者的问询,郑淑娟笑答,在京期间,她便接到了所里关于这起纠纷的报告。连日来,她一直通过电话、视频方式和同事们进行会商研判,拟定调解方案,几乎没怎么好好休息,也顾不上看医生。一回到莆田便马不停蹄展开调解,和同事们加班加点,才将这起纠纷及时化解。

  工作近21年,郑淑娟将她最美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司法行政事业。特别是担任司法所所长11年以来,始终扎根基层,践行党员初心使命,做群众利益和安全的“守护者”,推动西天尾司法所各项工作走前列、创亮点、结成果。该所先后获评“全国模范司法所”“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郑淑娟个人先后获评“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字号”“三模范”司法所长。

  枝叶关情 初心如磐

  有人用“枝叶关情”来形容人民调解工作,因为这是一份密切党群关系、架构“连心桥”的民生事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支撑。回望初心,郑淑娟走上人民调解之路,正是因为懂得“共情”。

  “小时候,我特别钟情美术行业。但后来经历的一件事,让我最终选择了法学专业,进入了司法行政队伍。”郑淑娟告诉记者,当时,她的老家有两户人家因为纠纷一直没人调解,最终变成“民转刑”案件,造成两个家庭支离破碎。“当时我想,如果在纠纷激化之前,有人出面调解,那这场悲剧就可以避免。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我放弃了挚爱的美术类专业,在高考时选择了法学专业。”直到现在,每当想起这件事,郑淑娟更坚定了自己的初心:当好群众“贴心人”,用真心真情解民忧、纾民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调解调解,关键在‘调’。‘调’这个字,拆分开来就是左‘言’右‘周’,意思就是说话要周全。”郑淑娟说,说话周全是调解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意味着,一个优秀的人民调解员,除了为民情怀,还要具备一定的法律专业素养、掌握符合当地风俗习惯的道德伦理。

  从业以来,郑淑娟始终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充电,在为群众服务中茁壮成长,坚持公平公正、依法调解。她一共调解过100多起死亡赔偿纠纷,仅一起纠纷闹上法庭。死者家属对调解工作存在抗拒心理,认为“存在地方保护主义”,自己得不到应有的赔偿。虽然郑淑娟从情、理、法等多方面角度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具体赔偿数额的方案,但死者家属仍拒绝调解,而是选择走上法庭。最终,法院判决结果与郑淑娟此前分析提出的赔偿数额完全一致。死者家属特地找到郑淑娟,向她道歉:“是我误会你了,悔不该没听你的调解,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

  在农村,有些纠纷如果单靠法律“一刀切”解决,过于生硬,往往容易出现“一代纠纷三代仇”的现象。调解时,郑淑娟坚持“情、理、法”融合,善于结合社会视角通盘考量,善用“接地气”的俗话、土话、谚语等进行调解。

  在郑淑娟调解过的纠纷中,婚姻家庭纠纷占了三分之一。“比如碰到嫁出去的女儿要求继承娘家父母房产的纠纷,如果完全依法解决,结果就会是案结事不了、事了人不和。所以我们调解时就应当结合当地的传统习俗,从社会视角进行考量,情、理、法融合,根据嫁出去的女儿对父母的赡养情况,来决定如何分配父母的遗产。”郑淑娟说。

  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以来,郑淑娟年均参与、指导调解矛盾纠纷100多起,成功率达98%以上,实现“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打造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西天尾调解品牌”。

  甘于奉献 真情为民

  郑淑娟的随身挎包里,每天都装着几盒胃药和几包零食,这是她的爱人帮她准备的“必需品”。因长期加班,饮食不规律,她落下了多年的“老胃病”。

  郑淑娟身上有一股劲,纠纷不解誓不休。因此,加班是其常态。郑淑娟担任西天尾司法所所长后,碰上过一起群体性纠纷,一方家属纠集了几十人围堵闹事。镇领导试探性地问她:“小姑娘,你敢去吗?”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郑淑娟难免缺乏底气,但想到自己作为司法所所长,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化解纠纷、维护稳定责无旁贷,毅然应下。

  那天的调解不遂人愿,郑淑娟在哭声、骂声、嘈杂声中两头受气,一直调解到下半夜。一方家属偏执地认为郑淑娟跟她的同事们在“拉偏架”,不接受调解方案。第二天,郑淑娟“老胃病”复发,去医院看病时,偶遇当事人家属,原来当事人的母亲生病在这里住院。

  郑淑娟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交心机会。于是,她放弃排号,去病房看望慰问当事人母亲,忍着胃疼与其家属从病房一直谈到医院的草坪上,举例子、谈得失,化心结,坚持了2个多小时,最终打开了当事人家属的“心结”。对方接受了调解方案,答应第二天就到司法所签订调解协议。

  正当郑淑娟为打通案结、事了、人和的“最后一厘米”而兴奋时,却发现医生已经下班了,她只能苦笑着捂着肚子离开。

  2012年,刚担任西天尾司法所所长时,郑淑娟就定下了目标:一年创省优、三年创国优。无论是日常纠纷调解、法律援助,还是社区矫正、普法宣传等工作,她都将“群众利益无小事”贯穿始终,用心用情用力密切党群关系,维护辖区基层社会的法治文明与和谐稳定。2013年,西天尾司法所获评“全省规范化司法所”;2015年,获评“全国模范司法所”,去年,又获评“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

  在当地,很多群众慕名而来向郑淑娟求助,她始终牢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从没推诿过一个求助者,总是加班加点为群众排忧解难。然而,她也曾收到过群众通过“12345”热线平台对她的“投诉”。

  一次上班时间,有群众到所里找郑淑娟求助,不巧她正好外出办事,群众碰壁而归。为此,该群众向“12345”热线平台致电投诉郑淑娟上班时间不在岗位。郑淑娟得知后,当即写了一封回复信,详细解释自己外出公干事由。

  “晚上、周末或者假期,您都可以来所里看看我有没有在,我随时接受监督。”郑淑娟仍记得她在回复信的末尾是这么写的。

  敢为人先 创新前行

  在西天尾,“1234567”调解法广为人知。

  “我们建立一个人才库,优化调解工作组织;依托专、兼职调解员及网格员队伍两支队伍,增强调解工作力量;构建镇、片区、村(社区)三级调解的纵横工作网络,形成‘矛盾联调、问题联治、事件联处、平安联创’的工作格局;设立四类组织,形成调解工作联动;完善五套机制,落实调解工作保障;应用六种技巧,提升调解工作效果;推行七个衔接,形成调解工作合力。”说起“1234567”调解法,郑淑娟如数家珍。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多年来,郑淑娟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敢为人先、勇于担当,持续总结提升,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司法所各项工作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结合长期工作实践,郑淑娟深入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总结出“1234567”“三头六必”调解法,并率先应用“互联网+调解”智能模式,让尖锐的纠纷矛头“软着陆”,尤其是她推行的“调解进征迁”,成功调解征迁纠纷1000多件,打造全市和谐征迁、快速征迁的典范;全国首创南少林“道禅文化劝善矫正”模式,实现转外在法律约束为内在道德自律,使监管的370多名社区矫正对象无一重新犯罪,更是涌现出许多善行义举的正面典型,受到司法部和省委政法委通报表扬;推行和青春期心理相结合的特色法治课,使辖区内青少年犯罪现象基本消失;整合资源,协调建成全市首个大型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成为“全省(首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也成为“法治莆田”的品牌形象代言。

  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近段时间以来,郑淑娟结合开展主题教育,“走出去”,辗转各县区党校、机关单位、镇村,宣讲矛盾纠纷调解技巧,以提高调解质效;“请进来”,邀请人大代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评理,助力矛盾纠纷化解,密切党群关系。同时,积极开展法律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为学生、群众、民营企业家等群体送去普法宣传。

  “习近平总书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就是要守住初心,为人民办实事、解民忧。”郑淑娟告诉记者,在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之际,她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牢牢扎根基层,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用个人的萤火之光,凝聚更多璀璨光芒,将基层调解、基层司法工作做大做强,温暖更多群众,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你是郑淑娟吗?能不能帮帮我。”当天下午临近6时,已过下班点,记者采访结束正要返程时,一名群众来到司法所门口找郑淑娟,就自己遇到的一起车祸纠纷向其求助。郑淑娟一边向记者道别,一边接待起群众,耐心听她讲述事情经过,并当即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短评

  擦亮主题教育“基层底色”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新征程上,把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拓宽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路径,对于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尤为关键。

  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近21年,郑淑娟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面对接踵而至、纷繁复杂的群众问题,她总能设身处地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多思民之所得、少计己之所失,在为民服务中锤炼党性、凝聚民心,推动基层治理“由你和我,变成我们”,实现“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写下生动注脚。

  在基层、在群众家门口开展主题教育,群众的期待最强烈、感受最真切。当前,莆田市正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我们要坚持直面群众、直向基层,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防范化解风险的实际成效,勇于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qsnyxxlb/pt/202310/t20231019_6279104.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