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新农人”是其中一支蓬勃力量,如今在林芝,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带着知识、技能、技术投身于美丽乡村建设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为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坚定了我们扎根农村的信心。”工布江达县娘蒲乡的“新农人”强巴洛桑告诉记者,今后,自己还要不断学习科学技术,实现从“新农人”到“兴农人”的升级转变,为乡村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立足家乡做大做强牦牛产业
上午十点左右,工布江达县娘蒲乡的娘亚牦牛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门口就已经热闹了起来。这个正在忙着清点和标记附近村民送过来的牛皮的人,叫尼塔青,他是乡里的科技专干,也是公司负责人,更是群众心中的“牛老板”。
今年,尼塔青主动对接西藏藏胶实业公司签订定向销售协议,帮助群众将无人问津的牛皮变成了商品,搭建牛皮销售桥梁,助农增收。
作为群众心中的“牛老板”,收购牛皮只是尼塔青工作的一小部分。2022年,大学毕业后进过企业、干过销售的尼塔青,回到家乡担任科技专干,并于10月份参与西藏娘蒲娘亚牦牛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创办,被推举为公司负责人,配合乡党委、政府打造娘蒲娘亚牦牛品牌,拓宽了娘蒲乡牦牛肉销售渠道。
在乡里收购4至5岁的育肥牛,放到堆龙牦牛养殖场进行集中养殖;带动群众逐步转变传统养殖观念;推行规模化集中养殖和短期育肥快速出栏……不到一年的时间,尼塔青将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
“2022年,堆龙养殖场出栏了22头牛,加上从娘蒲乡群众手里收购的21头牛,共出栏43头牛,带动群众增收75万元。”尼塔青说。初战告捷,让尼塔青更加坚定了立足家乡做大做强牦牛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心存美好,便有满眼春光。放眼未来,尼塔青又有了新的规划。
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和智慧的年轻村干部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新农人”队伍里出现越来越多“95后”的身影。他们有像尼塔青一样致力于产业发展的“牛老板”,也有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和智慧的年轻村干部。强巴洛桑就是其中之一。
午饭后,工布江达县娘蒲乡尼木朗村村委会主任次仁罗布与“95后”村委会副主任强巴洛桑前往村里的藏鸡养殖场,检查养鸡场内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尼木朗村江举藏鸡养殖场,于2017年成立,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该村的主要产业之一。
“目前,藏鸡养殖场规模1800平方米,42户村民参与其中,年收入6万到7万元。藏鸡养殖场能运营这么好,强巴洛桑出了很多力。”次仁罗布说。
2019年,强巴洛桑成为尼木朗村的乡村振兴专干,将村里的产业做强,是他最大的心愿。鸡蛋滞销了,他就带着藏鸡养殖场负责人进城推销、到处谈合作,并与县政府机关食堂、茶馆超市等签订供货合同;鸡苗采购太贵,强巴洛桑就自费前往巴宜区米瑞乡学习,用20多天时间掌握了孵化技术,当年就帮助江举藏鸡养殖场孵化鸡苗200余只,算上人工技术经费等,节约成本6万余元。
在强巴洛桑与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尼木朗村江举藏鸡养殖场的经营逐渐走上正轨,这个“95后”年轻小伙子与村民们的距离更近了。2021年,强巴洛桑当选为尼木朗村的村委会副主任,除了藏鸡养殖场,村里的茶馆、草场、青稞地,都是他每日必“打卡”的地方,茶馆的收入、饲草的长势、青稞的收成等,村里的每一处细微变化,都成为他的诗与远方。
养殖梅花鹿走上致富路
在强巴洛桑憧憬未来时,同为“95后”的年轻村干部、工布江达县娘蒲乡同吉村纪委委员旦增玉杰,在村里的梅花鹿试点养殖基地建设项目现场,查看工程进度。
“相较于牛羊养殖,梅花鹿养殖不需要过多劳动力,饲料成本也低,而且梅花鹿肉市场行情比较好,鹿茸又是名贵药材,最近几年的价格也比较理想,是一个能带动村民致富的好路子。”旦增玉杰介绍说。
梅花鹿养殖,对于同吉村来讲,是一件新鲜事。如何让群众能够接受这个项目,在项目落地前期,旦增玉杰做了不少功课。帮忙办理各类手续、自学梅花鹿养殖知识、与群众沟通交流意见……在旦增玉杰的推动下,同吉村的梅花鹿养殖产业即从项目规划的图纸慢慢转换成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今后,我们要在梅花鹿产品的深加工方面加大力度,同时,在村里建设绿色采摘温棚、餐饮设施等,让村民抱团发展,将梅花鹿养殖打造成集养殖、产品研发、销售、旅游参观为一体的乡村特色旅游项目,让其成为本村经济发展的品牌。”旦增玉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不管是“牛老板”尼塔青,还是“95后”年轻村干部强巴洛桑、旦增玉杰,在娘蒲乡,热爱乡村的“新农人”们,乘着林芝市建设全区改革开放先行示范区的东风,身体力行,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记者:张猛 通讯员 王会琴
责任编辑:唐朕
原文链接:http://nynct.xizang.gov.cn/xwzx/xzsn/202310/t20231009_37981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