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之时,林周县彭波河谷麦浪翻涌、谷物飘香,一台台农业机械穿梭于村落、田野之上,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一位村民脸上。
在甘丹曲果镇江角村,村民早早地在地里忙活起来。两台收割机、三台拖拉机分工协作,饱满的青稞穗被机器收割、脱壳后,再用拖拉机运回村里。林周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田科兴用仪器丈量出一亩地,将这一亩地的青稞收割后称重,估算着今年江角村吾金堆组能亩产多少粮食。
江角村党总支副书记、吾金堆组组长米玛在一旁默默想着,今年雨水充沛,庄稼的收成比去年要好。粮食卖出去后,组里82户村民一年的辛苦便有了成果。“我们江角村种植的青稞是‘藏青2000’,目前正式开始收割了。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农药、肥料等多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帮助,我们从内心感谢政府。吾金堆组有622亩地,每亩能够产出375公斤左右的青稞,现金收入能够达到120多万元。”米玛说道。
离江角村不远的卡孜乡托门村,地里的青稞也成熟了。与江角村不同,托门村被选为“3+3”农牧业改革试点村。今年年初,村民在村委会号召下全村入股,将5216亩土地交由村委会种植、管理、收割。
“自去年11月20日开始,我们收到了县里要开展‘3+3’试点改革的通知。村委会高度重视,通过走村入户的形式向群众宣传惠农政策及政策带来的红利,5216亩土地完成入股。”卡孜乡托门村党委书记桑珠次旦说,“我们商量办法和管理模式,实现统一犁地、统一种子、统一浇灌、统一耕耘除草以及统一收割。在转移剩余劳动力方面,积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外出务工,今年,我们村有840多名剩余劳动力到乡里、县里和拉萨市务工,实现劳务增收。”
村里统一管理、种植农作物以后,地里的肥料上得更均匀、杂草更少,作物长得格外好。青稞穗粒粒饱满、茎秆粗壮,村里也商量好了年底分红的方式,由村民自行选择。
桑珠次旦说:“村委会的做法是一亩地分85公斤粮食种子,如果群众要兑换成钱,一亩地分400元。剩下的粮食卖出后,70%的钱给群众,剩下的30%留到明年作为启动资金。群众对‘3+3’农业改革以及村‘两委’班子的工作评价很好,所有人都入股了,成功推进了统一播种的工作,村‘两委’也克服困难,让群众满意,完成了今年的秋收。”
试点改革工作开始后,村民解放了劳动力,有了更多的时间外出务工。农忙时,村委会也会聘用村民帮忙,灌溉、施肥、除草、收割……这些都是村民驾轻就熟的农活儿,现在做完后每天还能拿到170元至200元不等的收入。
庄稼的长势、产量更好了,土地资源更活了,劳动力也得到了解放。田科兴说:“推行‘3+3’试点改革工作,有助于极大地盘活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同时也可以增加群众收入,让群众有更多的打工或就业时间。通过村集体进行土地集中流转,统一管理、统一种植,避免了以往各家各户比较散小、品种不统一现象,有利于我们以后进行更大规模化的农业种植管理。”
来之不易的丰收背后,是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的具体实践。粮安天下,农稳社稷。林周县今年重点开展了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数字农业建设、良种推广、“3+3”农牧业试点改革等工作。不仅如此,今年林周县还打造了青稞试验示范基地,设立18个不同品种青稞种植区,建立“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模式,并成功举办“林周青稞·绿色产业”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为林周青稞产业发展把脉问诊、传经送宝。此外,在无人植保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采购无人机23台,组织9乡1镇45名学员开展无人机作业培训,助力田间管理、抗旱等工作。
田科兴说:“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市县党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锚定‘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奋力实施‘强中心’战略,推进‘七大行动’,加快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升级跨越。”(通讯员 刘梦婕 记者 黄志武)
责任编辑:央宗
原文链接:http://nynct.xizang.gov.cn/xwzx/xzsn/202310/t20231009_37982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