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积分制真的安逸,今天我兑换了大米和食用油。”近日,江阳区分水岭镇董允坝村村民邓西平通过“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获得了积分,在董允坝村“积分超市”兑换到相应物品。
江阳区作为全省18个率先全域推行“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智慧乡村治理试点的区县之一,将44个行政村(涉农社区)列入试点范围,以积分制、清单制和数字化为抓手,聚焦“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着力推动乡村靓“面子”、稳“底子”、强“里子”。
小积分兑出大文明
乡风文明在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江阳区以积分制助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带动村集体经济科学发展,为乡村“德治”增添活力。
记者了解到,所谓积分制,就是村民们在参与公共环境卫生清理、志愿服务活动等方面可以获得积分。当积分达到要求分值时,便可以到村里的“积分超市”兑换相应物品。
江阳区结合各行政村(涉农社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指导修订完善积分兑换管理制度,积分内容群众定、方式群众议、结果群众评,确保群众知情权与参与权,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
小积分换来大文明。江阳区坚持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倡导积分结果与“红黑榜”评选、“星级文明户”评定、移风易俗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以及“最美庭院”“最美村民”评选活动等有机结合,积极探索“积分制+村集体经济分红”的新模式,充分发挥积分制的激励约束作用,兑出乡风文明。
“积分制的建立,调动了村民参与村务、自治的积极性。”董允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帮群说。如今的董允坝村,农家小院干净整洁,田间地头瓜果飘香,邻里之间和睦可亲。
清单制提升大效能
最近,江阳区黄舣镇罗湾村的晚熟桂圆缀满枝头。“今年桂圆大丰收,我们村的桂圆预计能为村民增加近100万元的收入。”罗湾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肖元强介绍。之前,村干部对发展经济投入的精力还不够,如今,通过科学制定“村规民约”“事务清单”方便群众办事,有效减轻了基层负担,促进了乡村依法治理。
江阳区在乡村治理中推广应用清单制,以减轻村级组织负担、提高乡村治理效能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依法依规、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的原则,有序推进清单制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重点围绕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区级统一编制清单模板,各行政村(涉农社区)因地制宜依法依规编制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村级事务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进一步厘清村级组织的职责权限,提高了为民服务效率。
明主业,减负担,干部才能更加聚精会神谋发展。江阳区通滩镇凤龙村村“两委”通过召开院坝会,积极商讨如何发展产业。“村民们充分讨论后,全村发展起了油菜、高粱等产业,逐步形成‘油菜黄—青纱帐—红高粱’三色打卡景观,农旅融合撬动周末经济,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凤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永钢说,接下来村里要谋划如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
数字化赋能大智慧
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又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江阳区以数字化技术为载体,大力推广运用“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推动智慧广电江阳区数字乡村项目建设,多渠道、多形式推动数字化工作进程,助力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例如,江阳区丹林镇各村(社区)入驻“川善治”,各种政策法规、重要信息、通知等,村民们很快便能知晓。丹林镇积极推广运用数字化模式,建设数字乡村,将村务“搬”进“川善治”,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激发了基层治理活力。
数字化赋能,有效推动乡村智能治理。江阳区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村级事务管理变得更加智慧、高效,让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参与者、监督者、受惠者,使乡村治理更加民主,更有广度、温度。
例如,江阳区方山镇用活“川善治”,充分应用程序板块功能,及时发布村里动态、收集群众诉求、公示村级财务等信息,让村民在家便能通过线上知晓村里大事。目前,该镇利用“川善治”发布各类消息400余条,收集并解决群众关心问题,切实做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助力乡村治理取得实效。
相关链接>>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3/10/13/16b30d4ddfe5418c98d6243039981d9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