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载栉风沐雨,逐梦前行;四十载征程再启,风鹏正举。四十年来,林西县农业、农村发展从“普”到“特”、从“特”到“优”;从单一到链条,从温饱到小康;从昔日沉寂的阡陌原野,到今朝生态宜居的“草原首驿”幸福之城,勤劳勇毅的林西儿女,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追求,乘风破浪、奋楫前行,在林西大地上谱写出新时代的崭新篇章。
晨光曦微,在林西县统部镇北方活畜交易市场,一头头肉牛膘肥体壮,毛光色亮。在这里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和爽朗的笑声,就连“哞哞”的牛叫声,仿佛都在诉说着大伙儿越来越滋润的小日子。
“今天成交了三单,这一年养牛带贩牛,一年能挣四五十万元,日子越来越好了,鼓牛劲,发牛财,赶着肉牛奔小康。”交易人苏东泽算起自己的收入,笑得合不拢嘴。
林西县地处农牧结合区,毗邻锡林郭勒大草原,具有得天独厚的绿色肉食品资源和天然生态资源。近年来,林西县委、县政府坚持在扩量、提质、增效上聚焦用力,做好“农”字文章,持续延伸以养殖交易加工为主的产业链,以改良、防疫、兽医、饲草料加工、粪污处理为主的服务链,以集中集约集聚发展的生态链,创新“秸秆变牛肉—牛肉变现金—牛粪变肥料—肥料变秸秆”和“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务工有薪金、生产经营有售金、基金入股享股金”的“一链”嵌“四金”模式,把农户吸附和嵌入产业链各环节,打造良种肉牛输出基地,真正实现用“小肉牛”带动大产业,让“四个蹄子”追赶“四个轮子”,老百姓的生活“牛气十足”。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立足五大任务,林西县确定了“5+6+N”思路,坚持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五化”引领,围绕“菜、果、药、牛、菌、甜菜、杂粮杂豆、玉米”八大农牧业产业,实施以乡村振兴三产融合示范园为核心,以县域内沿线为产业示范带,以覆盖全县各乡镇的产业基地为支撑点的“一核四带、多点支撑”的“5891”工程,持续在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上下功夫,推动全县农牧业产业调优结构、扩量提质、提档升级,交出一份农业增效、农村和美、农民富裕的乡村振兴答卷。
那边“风吹草低见牛羊”,这边“喜看稻菽千重浪”。走进林西县五十家子镇查干木伦河边的稻田里,稻谷在微风中泛起层层波浪,收割机开足马力,驰骋在金色的稻浪中,奏响乡村振兴的“丰收曲”。
“我们村的4000亩高标准农田水稻陆续成熟,现在进入全面机械收割阶段,预计20天左右完成。过去,这些耕地因河改道都撂荒了,像这样的地,全镇有1万余亩,2022年末,县里为稻米种植项目拨款4000万元,对水稻种植实施集约化管理和规模化经营,土地重新焕发生机,农业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得到大幅提升,昔日的撂荒地变成了‘米粮川’。”一想到即将吃上自己种的大米,林西县五十家子镇九连庄村党总支书记路亚庆侃侃而谈。
林西县坚持把稳定粮食生产放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首要位置,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聚焦“良田、良法、良机、良种”四个关键,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不断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着力稳政策、调结构、强科技、提保障,粮食总产量稳步提升。目前全县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3万余亩,粮食总面积达128万亩,年粮食产量达6.6亿斤,将“粮食饭碗”稳稳端牢。
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绿色农业”,林西县敢闯敢创、善作善成,全面深入实施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工作,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破解农民单打独斗、收益低下的困局,以党支部为引领,龙头企业、村社一体带动,把村集体的各项资源汇聚,改出强村富民的新天地。同时探索实施“一村一块田”农业发展新模式,采取统一采购农资、统一耕作模式、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割储存、统一加工销售“五统一”标准,为农户提供“耕、种、防、收、售”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实现政府、村集体、合作社、农机手、农户“五方共赢”,乡村振兴新活力全面绽放。
从“农”出发,向“兴”而行。林西县先后荣获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自治区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创建县、自治区基础母牛扩群提质试点县、自治区级农牧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拓展延伸实施试点县,杂粮(谷子)产业列入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公示,林西县榜上有名。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未来,林西县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构建多彩林西的“三农”画卷。
信息来源:林西县农牧局 李晓军 李清源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xw/msdt/cf/202310/t20231013_239300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