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舆情 > 正文

在“小庭院”谱写稳定增收“大篇章”

发布时间:2023-10-08     来源: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在符合用地政策前提下,依托住宅院落等可利用空间,发展形式多样的庭院经济,能够为农村地区特别是脱贫地区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福建聚焦盘活农村住宅院落“闲置空间”“闲余劳力”“闲散时间”,大力发展形式多样的庭院经济,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在“小庭院”谱写稳定增收“大篇章”。

  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安排扶持资金2.1亿元,支持611个建制村、1万余户示范户发展庭院经济,其中脱贫户与监测对象2376户,预计户均年增收1.4万元以上。

  方寸之地,也能是农民增收园。庭院经济,正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

  变“闲置空间”为“增收基地”

  步入建宁县濉溪镇大源村,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乡村院落里,村民就地取材,以鹅卵石贴面,用石磨盘、石臼等老式农具装点庭院。村民李建平,利用自家庭院的一亩三分地,种起了时令蔬菜。

  “不仅自家吃菜不愁,还能为邻村的农家乐供应原生态食材。”老李家的庭院有60多平方米,靠出售富余的蔬菜,每个月能增收七八百元。

  曾经的大源村却是一副脏乱差模样:大部分庭院野草丛生,杂乱无序,沦为农机具与垃圾堆放地。如何为庭院开滤镜、做美颜?

  “我们以‘户户提升、村村美化、全域美丽’为目标,致力于打通人居环境改善由村庄向家庭延伸的‘最后一米’。”大源村党支部书记林晓文说,结合省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当地将农户住宅院落纳入整治范围,开展房前屋后整治、菜地整理,用古色古香的乡土材料点缀空间,持续推进庭院环境提升。

  美丽庭院,不止于美。当地引导村民利用闲置宅基地、边角地、庭前院后的空地,发展种植型、养殖型、加工型和经营型等不同类型庭院经济。很快,闲置空间摇身一变,成了微茶园、微菜园、微果园、微菌园、微工厂。

  庭院经济,让广大乡村既有“看头”,又要有“赚头”,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为推动庭院经济发展,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出台《关于鼓励引导农村地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的实施意见》,同时选择15个县开展试点,大力发展形式多样的庭院经济,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我们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和乡村美丽庭院建设,引导庭院经济试点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有效衔接。”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说,各地对“整治地”开展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户房前屋后的“空闲地”、道路两侧的“零散地”、空心房整治后的“拆后地”满足庭院经济发展需要,打造菜园果园、加工小园、养殖小圈、休闲小站等庭院经济体。

  截至目前,15个试点县共整治庭院面积66.6万平方米,发展特色种植庭院4305个、特色养殖庭院3451个,户均年增收近万元。

  变“野蛮生长”为“有序发展”

  步入东山县铜陵镇顶街古城,一座古宅在阡陌小巷中别有韵味。青砖白墙上,爬山虎肆意攀爬;庭院内,千姿百态的多肉植物,憨态可掬;厅堂里,旧时物件俯拾皆是,向来客娓娓道来这座滨海古城的昨日故事。

  这座复古宅院,有一个反差萌的新名字——“老宅甜汤”。几年前,陈机越夫妇将自家两层小楼修缮一新,打造出了氛围感拉满的乡村民宿。如今,“老宅甜汤”已成为当地新晋网红“打卡点”。

  细浪白沙,辽阔海景,海滨村落,古色民居……作为福建省第二大岛,东山县该如何依托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呢?近年来,当地围绕庭院旅居主题,突出民俗游、观光游、农家乐,将美丽庭院改造提升为特色民宿,打造极具海岛风情的诗意空间,迎接四海旅客。

  发展庭院经济,既要追求个性美,又要重视和谐统一,既要主张特色鲜明,又要讲究统筹规划。关键在于结合各地资源禀赋、产业特点,立足自身庭院基础条件,科学优化产业布局,合理设置庭院功能。

  “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通过产业帮扶资金和下派庭院经济技术指导员等政策,鼓励引导庭院经济主动融入特色主导产业链条,促进庭院经济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说。

  依托山海优势与特色农业农村资源,福建广大乡村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庭院经济发展之路——

  永春县铺下村将庭院经济与传统陈醋产业紧密结合,将农户空闲住宅院落改造成“储醋房”,通过公司统一运营、技术匠人统一酿造、农户庭院专业存管,破解企业用地用人困难,实现农户增产增收。

  松溪县潘墩村将庭院经济与食用菌产业相结合,通过整合38户农户房前闲置庭院,打造食用菌展示交易一条街,大力发展烘焙、包装、物流、电商等庭院商贸产业,破解了无交易市场、产品展销难的困境。

  在发展庭院经济过程中,客家文化、闽南文化、莆仙文化、畲族民俗等福建传统文化元素,也得到挖掘。“福”文化与庭院经济,实现了深度融合。

  请喝擂茶,是将乐县最普遍却又最隆重的待客礼节。来到高唐镇常口村,必定要喝上一碗地道的“邱姐擂茶”。村民邱彩立家的庭院,以擂茶为主题,陈设着制作擂茶的器具、食材。在这里,游客可以现场品鉴擂茶,了解擂茶相关知识,并亲身体验擂茶制作过程。

  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

  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田寮村,18间移动智慧菇房,分布在前庭后院和高架桥下的闲置地上。走进其中一间,只见三排绿色菇架上,一簇簇秀珍菇,菌盖边缘内卷,到了出菇的最佳时机。菇房主人何国文两口子,正抓紧采收,不一会儿箩筐就装得满满当当。一会儿,这些将被送往福建云佳安生物科技公司,由企业统一收购。

  何国文长期在工厂帮人做菇,如今却在家门口当起了“厂长”。夫妻俩管理10间移动智慧菇房,每年就有10多万元收入。

  这个每间占地20多平方米的“集装箱”,其实内有乾坤——用智能化养菇,优质菌包置于菇房内的网格架上,利用智能化控制系统控制食用菌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等参数,一周左右即可出菇,可实现工厂化周年栽培。通过手机App,农户可以实时监控食用菌生长过程,实现出菇时间可控,再也不用大晚上爬起看菇采菇。

  眼下,移动智慧菇房已成为天宝镇发展庭院经济的一大法宝。

  镇里与云佳安公司签订“村企共建联农带农富农”协议,由村集体平整盘活村内房前屋后闲置用地,购置安装“移动智慧菇房”,并租赁给农户。企业通过统一采购原料、统一制作菌包、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收购、统一品牌营销,为发展食用菌种植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产业服务,农户只需在家门口安心把菇种好就行。

  目前,该镇已安置庭院移动智慧菇房56个,带动农户28户,预计户均年增收7万元以上。

  龙头企业的带动,让庭院经济告别“单打独斗”,走向分工合作与协同作战。

  “我们鼓励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订单收购、承包租赁、评估入股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联农带农发展庭院经济,推动庭院经济实现统一标准、统一购销,有效降低庭院经济的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保障农户经济效益。”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全省已培育各类庭院经济联农带农经营主体1029个,带动7643户庭院发展特色种养,其中脱贫户1925户;带动1596户庭院发展特色手工,其中脱贫户322户。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xxkd/202309/t20230928_6265925.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