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治区植保植检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自治区农科院植保所、兴安盟农学会五位专家组成验收团队对我盟赤眼蜂防控玉米螟防效进行实地调查。
为保障防效调查的准确性,22日下午盟农牧技术推广中心植保植检科组织各旗县市植保技术人员开展2023年兴安盟赤眼蜂防控玉米螟防效调查培训会,向参会人员讲解防效调查的必要性及操作规程。
调查采取随机5点取样,每点40株,剥秆切穗调查。田间防效调查结束后,专家组听取了兴安盟农牧技术推广中心植保植检科相关汇报,并进行质询、答疑,形成意见。
专家组根据现场调研数据统计出今年科右中旗巴彦呼硕镇十三马架子村防治效果为75.2%,突泉县太平乡防治效果为76.7%。一致认为田间适时释放赤眼蜂是目前防治玉米螟的关键技术,简便易行、成本低、效果好,符合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为兴安盟玉米生产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建立了“五到位”的工作机制,“五统一”的组织模式,以及政府、推广、企业、合作社“四位一体”的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模式,实现了整建制推进全域绿色发展。
兴安盟连续多年释放赤眼蜂防控玉米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年全盟赤眼蜂防控玉米螟项目实施面积667万亩,共应用社会化服务资金2000万元。预计平均每亩玉米田减损增效50公斤,全盟减损增收3.3亿公斤,按每公斤玉米2.4元计算,共挽回经济损失7.9亿元,减少杀虫剂使用量200吨。但每年放蜂面积仅占全盟玉米播种面积的55%左右,未放蜂地块仍然存在玉米螟危害。下一步,我盟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将继续加强宣传培训,实施规模化专业化统防统治,为全盟粮食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信息来源:兴安盟农牧技术推广中心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xw/msdt/xam/202309/t20230928_238697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