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周前的地标博览会上,最幸福的无疑是“吃货”们,大家一边逛展一边品尝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味蕾的愉悦让幸福感提升。
地标博览会闭展我们不说再见,特产丰富的泸州用一颗张坝桂圆、一杯纳溪特早茶、一只古蔺麻辣鸡、一滴护国陈醋……满足不同饕客挑剔的味蕾。
晚熟桂圆:味道巴适
桂圆是泸州人离不开的鲜果。泸州桂圆在每年8月中旬至10月中旬成熟,比国内其他产区的桂圆晚2个月上市,占据着国内晚熟桂圆市场。
在泸州,最具标志的桂圆产地位于张坝,这是长江岸线上最大最古老的桂圆林。张坝桂圆林占地6000余亩,生长着1.5万多株百年以上桂圆树,是中国内陆桂圆林种质基因库。
今年,张坝桂圆林的桂圆主要通过线上销售。同时,张坝桂圆林管理方在东南西北4个门专门设置了桂圆销售点,供游客现场品尝、购买。游客还可以现场购买采摘券,体验采摘的乐趣。
近日,在张坝桂圆林里,跑步爱好者与桂圆来了一场“乐跑”之约——奔跑于桂圆林,品尝着鲜果,享受自然的馈赠,实属惬意。
距离张坝10多公里外,位于龙马潭区德兴街道桐兴村的十里桂园长廊,同样引人注目。桐兴村5000余亩桂圆树沿江生长,其中百年老桂圆树约占三分之一。
2019年,桐兴村注册“桐屋基”桂圆鲜果商标,打响农民丰收节、导游风采大赛、桂圆采摘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品牌,引进网红推广、直播带货等模式,有效助力本地系列特色农产品推广销售。
桐兴村九组村民尹治富靠桂圆致了富,他从2019年开始尝试种植“翠香”桂圆品种,并嫁接了10多株。与老品种桂圆相比,这种新品种桂圆让尹治富的收益翻了一番。
泸县太伏镇也是泸州桂圆种植大镇,1500多亩桂圆林形成了10余公里的产业带,百年以上桂圆老树5000多株,年产量最高达8000余吨、产值700万元。一直以来,太伏镇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目前已形成以永利村百年桂圆长廊为核心,辐射带动渔湾、玉溪、新石、张枣等村发展的格局,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味道巴适得很!”太伏镇桂圆种植大户章兴华今年的225亩桂圆大获丰收,通过高接换种技术,他的“宝石一号”桂圆成为致富的“法宝”。
特早茶业:飘香世界
泸州桂圆以“晚熟”打响名气,纳溪特早茶则以“特早”叫响名号。
纳溪区是全球北纬28度同纬度地区茶树发芽最早的区域,在2月初就可以采制新芽,除夕便能尝到新茶。近年来,纳溪特早茶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
在“特早”属性的加持下,纳溪茶叶飘香世界。目前,纳溪区茶园总面积达31.5万亩,茶叶总产量达2.25万吨,茶业综合产值达76.5亿元,茶农人均年增收3500元以上。
作为纳溪特早茶的核心种植区,目前,护国镇茶园面积近10万亩,年干茶产量1万吨,综合产值近20亿元。今年,护国镇瓦窑村村民雷昭华的茶山有60多亩茶叶投产,茶园种植的“中黄二号”“奶白”“黄金芽”都是好品种,按照现在的鲜叶价格来算,这些茶叶可以卖到300元/斤。“今年只是试投产,再过两年500多亩茶园将会全部投产,每亩茶叶的产值将达到1万元。”看着一行行、一列列茶树慢慢长大,雷昭华憧憬着未来。
近年来,护国镇依托“茶+”经济,沉浸式茶旅融合发展新路径逐渐清晰:深挖特早茶文化,厚植茶旅融合本底,建设茶园观光、农事体验、茶文化学习等旅游体验项目。
护国镇副镇长刘小兰表示,护国茶产业还需要不断深入挖掘人文历史内涵,以茶为媒,整合农林文旅等资源,健全农旅设施设备,加强线上线下宣传,持续拓宽茶产业链条。
纳溪区白节镇也是纳溪特早茶种植优势区。在白节镇,茶园郁郁葱葱,弥漫着幽幽茶香,一行行管护后的茶树整齐地排列着,偶尔有几株茶树蓬面冒出了少许绿芽,十分喜人。目前,全镇茶叶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
“茶树长势好,产量高,品质佳,这些都是严格按照标准化茶园精心打造的结果,也是能卖出好价钱的前提。”白节镇团结村村民黄玉然把家里的16亩地全部栽上了茶叶,还流转了附近村民20余亩地连片发展。
近年来,白节镇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早茶产业,以茶为媒,做大做强茶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推进乡村振兴。
甘甜柚子:抢手热销
在经历了一年阳光的照耀、雨水的洗礼,柚子即将迎来采摘期。在泸州除了远近闻名的真龙柚外,还有抢手的护国柚、味佳的九狮柚同样受到大家的喜爱。
今年,护国镇的护国柚早早地成了抢手货,虽然还有1个月才到成熟期,但来自广西、湖南、贵州的客商已迫不及待地上门抢购,大家都担心“下手迟了,好货就抢光了。”护国柚从买方市场变成了卖方市场。由于品质好,护国柚收购价每斤均价在2元左右,每亩收入能达到1万元。
近年来,护国镇在壮大柚子产业发展上,借助纳溪区果技站的专家团队,推进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并且在品牌打造上下足了功夫,积极开展“三品一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和认证。同时,护国镇还充分借助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引领作用,制定了“护国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通过专业合作社对果农进行全程服务,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目前,全镇种植护国柚面积约3万亩,年产量约5000万斤。高品质的保证和规模化的发展,让护国柚小有名气。
以口感细腻、甘甜多汁著称的九狮柚,每逢收获时节,便被抢购一空。与真龙柚、护国柚的产量相比,种植于龙马潭区安宁街道良丰村的九狮柚显得小而精。九狮柚种植面积5500余亩,年产量600余吨,产值达400余万元,先后获得“中华名果”“有机农产品”等殊荣。
近年来,安宁街道基于九狮柚产业发展,成立了九狮柚现代农业园区,2022年,利用市级园区补助资金30万元建成九狮柚仓储中心;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农民专合社农业生产发展资金30万元完成冷链系统建设。同时,安宁街道通过搭建平台,每年组织开展“柚花节”“柚子采摘节”等文化活动,打造九狮柚生态观光旅游核心基地,九狮柚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
特色养殖:丰富味蕾
作为“长江三鲜”之首的鲥鱼,今年被端上了泸州人的餐桌。“肉嫩”“味鲜”是不少食客的评价。
今年,鲥鱼在江阳区丹林镇试养成功,第一批鲥鱼每尾平均重量达到了500克。“一斤左右的鲥鱼价格在两三百元,目前已销售三分之一。”丹林山农水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月华说。
2020年,泸州市科协、江阳区科协开始引进鲥鱼进行试验。2022年6月,丹林山农水寨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投放鲥鱼苗6400尾。今年,丹林镇结合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的实施,依托丹林山农水寨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和技术基础,大力发展鲥鱼养殖,将建设鲥鱼养殖基地40亩,建成后可年产鲥鱼8万斤,实现经济效益1600万元。
为了发展特色产业,丹林镇党委书记林航吉表示,丹林镇作为城郊镇,致力于近郊游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除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鼓励土地流转等方式形成特色产业的规模效应外,更注重土特产内生发展动力,通过加大土特产研发投入,不断提高产品品质,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泸州新的特产耀眼,传统的“土货”在吃货的心中也占据着一席之地,丰乐土鸡就是其中之一。
在纳溪区丰乐镇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中,300多只黑母鸡散养觅食。该镇养殖大户雷忠群养黑鸡既卖鸡也卖蛋。雷忠群算了一笔账:一只黑母鸡一年至少可产蛋200枚,仅卖鸡蛋就可收入300多元,除去成本可获利220元。而黑母鸡产蛋一年后因其喂养时间长,肉质更结实、营养更丰富,每斤至少可卖上160元。
除了雷忠群,丰乐镇返乡养土鸡的专业养殖户共有3家。专业养殖户们通过积极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帮助销售成品土鸡等方式,陆陆续续带动了很多散养户。
通过把散养户组织起来,逐步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产业经营模式。目前,丰乐镇年出栏优质土鸡6-8万只,年产值近1100万元。
农副产品:饕客心头好
热气腾腾、香味扑鼻,在古蔺县彰德街道“麻·辣·鸡”现代农业园区内,一只只新鲜卤制的麻辣鸡出锅。稍微冷却后,工人们对其进行脱骨处理,然后再分解、包装。按照每包15克规格包装好的麻辣鸡从古蔺启程,送往四川航空、西藏航空航食加工基地。彰德街道麻辣鸡最终作为航食配餐“飞”上蓝天。
麻辣鸡是古蔺特色农副产品,美食不仅“飞”上了蓝天,还端上了寻常人家的餐桌。
近年来,彰德街道做长麻辣鸡产业链,着力打造“麻·辣·鸡”现代农业园区,所谓“麻”是指花椒的种植、采收、加工,“辣”是指辣椒的种植、采收,“鸡”是指林下养土鸡和鸡的精深加工。
“麻辣鸡”现代农业园区努力践行“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种养结合、全产业链”的理念,助推产业振兴。目前,园区实现花椒种植7500亩以上、辣椒种植2000亩以上、土鸡养殖场3个、花椒加工厂1个、麻辣鸡加工厂6个,并配备肥水一体化、溯源系统、冻库等设施,已创成泸州市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真正实现本土特产跨界整合,优势产业集聚园区。
说起丰盛的菜肴,自然少不了调料。
在泸州,除了早先出了名的先市酱油、“五比一”酱油外,超市货架上出现的护国陈醋、豆痴酱油也在丰富着泸州味道。
护国陈醋历史悠久,始于1889年,护国陈醋距今传承了九代。近日,在护国镇泸州护国味业有限公司晒厂里,一列列醋缸摆放其中,工人们正忙着从醋缸中取出醋料。护国陈醋是经过4个步骤、36道工序,按照祖传配方和传统手工技艺,固态发酵,三年陈酿精心配制而成。
明年,泸州护国味业有限公司计划启动护国味业陈醋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产能将达到4500吨/年,产值可实现1000万元/年。目前,护国镇积极对接护国味业陈醋基地项目一期建设,持续助力护国味业的动能释放,努力推动“护国”品牌享誉国内外。
同样经过时间沉淀才能出品的丹林镇豆痴酱油、醋,也是不少饕客的心头好。
从选豆、蒸豆、发酵,到洗豆、新发酵、过滤,再到翻晒、提炼、包装,丹林镇忆家香食品有限公司传统酿造一批酱油需要经过30多道工序和至少一年的时间。
目前,忆家香食品有限公司已累计完成投资1000万元,建成厂房3000多平方米,花园式晒场2个,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场200余亩,可年产酱油、陈醋10余万公斤,年产值2000余万元。
不论是水果、茶叶、鲜鱼、土鸡,还是陈醋、酱油,一道道新美食、一种种味道,它们共同组成了家乡的味道。
相关链接>>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3/9/27/c18c9d3d3cf94525ae4a644a0049ced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