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六安市印发《六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市委书记亲自主持,分管市长辅导解读,通过视频会议方式对市、县、乡、村四级约7000人进行培训。
《导则》主要依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22)、《安徽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及相关项目管理文件编制,共16章100条。按“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谋划、项目库建设、勘测设计、申报审批、建设实施、竣工验收、建后管护等各环节工作要点及管理标准,明确了相关职能部门、项目所在镇村及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主体的工作职责。
一、坚持发展为民的建设理念。一是让群众决定“建什么”。在项目实施前,广泛召开征询意见会,充分征求农民群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意见,合理确定工程的建设地点、类型、规格、数量、投资金额及建设方案。对拟开展田块整治、实施“小田并大田”的,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召开村民会议或代表会议同意后才予实施。二是让群众参与“怎么建”。在项目建设中,邀请责任心强、作风扎实、了解相关业务的老村干、老党员、群众代表担任“群众监督员”,充分发挥现场情况熟、全天候、无死角的优势,参与隐蔽工程和关键工序的建设监管。三是让群众加入“一起管”。在项目建成后,财政资金安排一部分,引导村民委员会从集体经济收入中安排一部分,鼓励受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筹一部分,构建多元化管护资金保障机制。由村民委员会牵头,组织受益农户成立管护协会,将田间工程设施管护的范围、内容、职责、报酬张榜公布,招聘管护员,对项目区田间工程设施进行管护。
二、构建权责明晰的责任体系。一是坚持清单明责。厘清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项目所在镇村职责,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关键环节责任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建设、验收阶段责任表》,对项目参建各方责任进行量化、细化,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健全督导联系制度,明确市、县、乡、村四级项目督导联系人及督导频次,落实全程化监管。二是坚持闭环追责。对照选项立项、勘测设计、招标采购、建设实施、竣工验收、资金拨付、建后管护各环节工作要点及管理标准,单独设置一个章节,梳理易发问题类型,明确责任追究情形,确保问题可追溯、责任能落实,拧紧管理链条,构建工作闭环。
三、建立有章可循的工作机制。一是工作流程规范化。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流程图》,帮助项目所在乡镇、农民群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熟悉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引导发挥主动性、积极性,深度参与到项目建设各环节。二是工程管理专业化。调整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构成,将水利、交通、林业、电力等单位作为主要成员,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在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田防护林、农田输配电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引入专业力量指导设计、督导施工、参与验收,有效补齐农业农村部门专业短板。三是工程体系标准化。根据各地地形地貌、水资源条件等自然禀赋,综合不同地区农业生产习惯、作物种植结构,制定《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体系表》,对“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大工程措施建设标准在三级指标层级进一步细分,并结合实际明确全市高标准农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目标值。
四、强化指导实践的成果运用。一是严格开展2022年项目竣工验收。依据农业农村部高标准农田工程质量专项整治排查技术规程,组织水利、交通、林业、电力等成员单位,对项目涉及到的工程数量、建设质量,分部门分专业进行查验,按照“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压实验收责任。二是全面优化2023年项目设计方案。组织设计单位会同项目乡镇进一步征求农民群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意见,补齐勘测空白点,提高设计精准度,修改完善方案,确保符合制度规定、生产需要和现场实际;组织项目镇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共同审核把关。三是科学开展2024年项目库建设。依据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及“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全面套合比对区域内尚未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的数量规模、位置分布,合理确定建设需求,10月底前建立2024年项目库(含新建及改造提升项目),12月底前全面建立所有新建项目库,同步建立2024—2025年改造提升项目库。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snzx/sxxx/5692727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