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东北松嫩平原上,青纱帐里渐渐泛起金黄。吉林省各地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陆续进入收获期。虽然今年东北局地遭遇春旱、洪灾,但吉林紧抓“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建良田、提单产、肥黑土……如今,黑土粮仓再迎丰收。
在位于黑土地核心区的吉林,农田里稻穗低垂、玉米金黄、大豆“摇铃”。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麦朝说,今年吉林大部分地区雨水充沛、光热充足,利于粮食作物生长发育,目前看,全省粮食总产量有望超过去年。
年初以来,吉林省落实900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的同时,在全省产粮大县实施单产提升方案,建设粮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县30个,在中西部地区新增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234万亩。
在全国产粮大县长岭县的流水镇四间房村,地头上硕大的玉米棒子挂在秸秆上,农田里一根根滴灌带铺设在垄间。在农业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四间房村今年打破传统耕作模式,采取智能农机精准播种、水肥一体化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一系列高产栽培技术。“预计比过去每公顷玉米增产上千斤。”四间房村党支部书记陈占超说。
吉林西部地处半干旱区,同时也是世界苏打盐碱地主要分布区之一。在吉林西部白城市下属的大安市叉干镇民乐村,成片的稻田一眼望不到边。当地种粮大户孙秀凤新改造的100亩稻田迎来了收获。“过去都是盐碱地,这两年改造成农田,水稻产量一年比一年高,今年每亩能达到1000斤。”孙秀凤说。
近年来,白城市综合推进改土、引水、育种、增技、融资等改良措施,让盐碱滩逐渐变成粮仓。白城市预计今年将实现粮食增产7亿斤左右。
今年七八月份,吉林多地遭遇洪涝灾害,造成大面积农田积水。在吉林榆树,当地农技推广中心农业专家张德春正在各地进行测产。“今年我们在10个受灾乡镇对粮食作物及时开展田间喷药、施肥作业,督促农民做好田间管理,挽回了不少损失。”他说。
吉林省共建立服务指导组151个,派出技术人员3.26万人次,落实“一喷多促”政策,累计投入直升机49架、无人机1506架,完成作业面积1403万亩,全力推动灾后恢复生产措施落实。
吉林省今年还加强黑土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选取100个乡镇、1000个村、10000名新型经营主体,开展黑土地保护技术“百千万”示范引领提升行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面积达3300万亩,再创新高。同时,新建高标准农田348.5万亩,创建示范区15万亩,有力推动粮食稳产增产。
附件: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xw/qg/202309/t20230925_643714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