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9日,全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召开。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吉林省副省长贺志亮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李德明厅长和李新海首席分别代表吉林省农业农村厅与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玉米、大豆、柑橘、肉鸡、虾蟹5个体系首席科学家代表和吉林、黑龙江、江苏、山东、四川5个省农业农村厅代表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李德明厅长代表我省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刘文国副厅长参加会议。
从2007年开始,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启动建设了以农产品为单元、产业链为主线、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服务国家目标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目前,已涵盖近200种主要农产品。通过财政资金长期稳定的支持,体系突破共性技术、集成关键技术、熟化配套技术,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步伐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国家体系组织模式,立足本地优势产业,陆续启动了省级层面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创新团队。
会议指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至今,坚持科研选题来自于产业、科研成果服务于产业,走出了一条符合农业产业特点和科研规律的中国特色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路子,成为一支重要的国家农业产业战略科技力量。
会议强调,面对建设农业强国和农业现代化的新形势新要求,体系要强化使命担当,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聚焦农产品、聚合产业链、聚集科技资源,加快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全要素集成综合技术方案,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国家体系和省级体系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的重要科技力量,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机制优势,形成“全国一盘棋”的科技布局,践行“大食物观”,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协作交流,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始建于2009年,已持续15年,发展至17个体系,涉及农产品种类35种,在全国起步最早、影响力较大。体系专家由吉林农业大学李玉院士总领衔,专家数量达到725名,基本集聚了全省顶级农业专家团队。体系专家团队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和科技扶贫,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农业科技服务实现县域全覆盖。把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需求作为体系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各产业分环节制定技术规程。每年优选推介全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今年推广主导品种105个、主推技术69项,实现问“计”于民、还“技”于农。国家和省体系团队专家联合培育出“翔玉998”“吉单50”“吉粳816”“吉育86”“延黄牛”“玉木耳”等一大批突破性品种,推广了保护性耕作、水肥一体化、秸秆深翻还田等一批重大技术,形成了黑土地保护“梨树模式”、盐碱地改良“大安模式”、科技帮扶“靖宇模式”等。加快推进农业科技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科技助力我省粮食总产量连续两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水平。
会议代表观摩了国家和省级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成果,考察了玉米大豆“推技术提单产”成果示范基地和生物育种产业化试点基地。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地方农业农村部门及省级产业技术体系代表共180余人参加会议。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bmdt/202309/t20230920_880281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