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正文

“工业互联网点燃数字农业新引擎” 2023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数字农业发展论坛”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3-09-18     来源: 农业农村部网站     作者:佚名    

  

  2023年9月8日上午,由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组委会主办,电子工业出版社联合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由北京中农富通农业规划设计院、河北省软件集成电路信息服务协会协办的“数字农业发展论坛”在石家庄(正定)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

  本次论坛主题为“工业互联网助力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是“2023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核心论坛之一。论坛当天邀请到了农业农村部相关领导,两院院士,知名专家,优秀企业家代表,河北省委网信办、省农业农村厅等涉及数字农业相关工作的省直部门领导,省属高校、省内大型企业、科研机构、新闻媒体等单位相关代表,还邀请到了河北省各地市农业农村局的相关同志等近300人出席。

  

  

  论坛现场

  

  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原副主任王连印主持论坛

  

  中国工信出版集团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兼《中国信息化》杂志社社长刘九如致辞

  中国工信出版集团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兼《中国信息化》杂志社社长刘九如代表承办单位致辞。他表示,数字农业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推进了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数字化转型。用数字技术赋能现代农业,是当前的发展重点,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论坛邀请了活跃在数字农业领域的知名院士、专家一起交流研讨,显得特别有意义,这也是发起并举办此次论坛的初衷,期待大家的真知灼见对数字农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做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做了关于《中国农业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的主题报告。他谈到,农业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对于推动农业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赵春江院士从农业全产业链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方面在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做了阐述,他表示,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现已成为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深入推进,未来数字经济发展将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王小兵做报告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王小兵以《智慧农业驱动引领农业强国建设》为主题阐述了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的重要意义、国内外进展及典型应用案例、存在的问题瓶颈、方向与路径以及深化部省协同的工作要求。他认为,当前智慧农业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现有数据难以支撑;二是核心关键技术缺乏,技术集成度不高;三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滞后;四是大田种植数字技术应用因效益低尚未形成规模;五是对智慧农业的认识不到位;六是农民参与程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抓顶层设计、抓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抓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抓智能装备研发推广、抓应用场景打造、抓产学研深度融合。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院长李道亮做报告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院长李道亮以《数字化引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为主题做了精彩发言,阐述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背景,数字化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智能工厂引领我国农业现代化等内容。并表示,从传统农业,到机械化,到数字化,到智能化,是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许世卫做报告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许世卫以《人工智能驱动的农业监测预警技术方向》为主题,重点围绕国际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人工智能技术与农业的结合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享。

  他指出,在农业强国开局之年,开展高质量农业监测预警技术、保供强农促增收是当务之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一代农业监测预警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数据和因素复杂化、海量化的趋势。未来应不断推动人工智能在农业监测预警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以应对挑战并未现代化农业强国建设提供科技支持。

  

  俄罗斯联邦驻华商务代表处高级专家卡什普尔·尤金做报告

  俄罗斯联邦驻华商务代表处高级专家卡什普尔·尤金做了题为《俄罗斯数字农业现况和前瞻》的报告,他介绍了俄罗斯数字农业项目(2019—2024)的框架、目标,介绍大数据、AI、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的方向和目标。对发展我国数字农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西安邮电大学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张鸿做报告

  西安邮电大学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张鸿做了题为《陕西省数字乡村试点示范介绍与探析》的报告,其中谈到建设数字乡村,不仅是顺应全球农业新趋势、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推动数字普惠的需要,更是引领农业农村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手段。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需要加快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三农数字服务体系,拓展数字场景广泛应用以及引进培养数字型三农人才等,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生态建设和乡村基层治理。通过三产融合、城乡融合和数实融合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电子工业出版社华信研究院副院长熊伟发布《数字农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

  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华信研究院与北京中农富通农业规划设计院共同编制的《数字农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在论坛上正式发布。作为报告的发布嘉宾,电子工业出版社华信研究院副院长熊伟谈到:报告在总结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背景和现状的基础上,论证工业互联网对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效应,围绕工业互联网如何支撑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对工业互联网助力数字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以及区域、行业、企业三大层面发展策略、实施路径、探索实践等内容进行分析探讨,提炼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经验成效,剖析存在问题,研判发展趋势,为全国各区域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借鉴参考。

  

  张家口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推进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论坛期间,举行了“张家口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推进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河北平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力与张家口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登星作为签约双方代表进行了现场签约。双方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结合张家口市资源禀赋,探索在数字乡村建设、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数实经济融合等数字化场景等有效路径,为张家口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铺下坚固基石,助力张家口市实现人民安乐、乡村振兴的良好局面。

  

  嘉宾对话

  论坛的最后还设置了嘉宾对话环节。河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滕桂法,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刘元杰,北京中农富通农业规划设计院院长白春明,人民网人民数据总经理助理、乡村振兴数据中心主任郭平等多位嘉宾登台就加快数字农业发展和数字乡村建设,助推农业现代化做了精彩探讨和交流。

  

  河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滕桂法发言

  关于在数字农业、数字乡村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农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河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滕桂法提到,数字乡村和数字农业,它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政府管理人员,更重要的是为了现代农业及广大农民。对我们农业、农村、农民,也就是三农整个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全过程进行数字化,这样才能实现数字化转型。同时,数字农业的建设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河北农业大学建立了相应的智慧农业专业,农业信息化的硕士、博士点,为河北省数字农业建设的人才培养贡献了一份力量!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刘元杰发言

  在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建设中,如何发挥数据要素的作用,当前存在哪些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问题和难题,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刘元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谈到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去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在数字农业中,数据获取成本以及数据失真是存在的重要问题。解决方法主要是与从食品安全切入,通过追溯机制形成数据的价值和信用体系。

  

  北京中农富通农业规划设计院院长白春明发言

  在农业农村中如何加强数字社会建设。未来乡村振兴在这个大背景下和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北京中农富通农业规划设计院院长白春明谈到,和美乡村的建设是以现代农业为主的乡村产业振兴为基础的,数字经济能够非常好地促进乡村产业升级和转型,而且能够促进乡村治理、乡村文化建设和组织建设。所以未来和美乡村的发展是跟数字经济是比较紧密的,而且乡村产业的发展,能够利用技术更快一些。今年是浙江“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向“千村精品、万村美丽”进阶过程中,尤其是第三阶段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过程中,数字经济技术是不可多得的手段。当然,目前各地发展建设和美乡村的水平不一,在数字技术和手段的应用方面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需要各界从业者一起努力,久久为功。

  

  人民网人民数据总经理助理、乡村振兴数据中心主任郭平发言

  人民网人民数据在9月1日举办数据要素发展座谈会并上线了数据要素公共服务平台,在本次对话中,人民网人民数据总经理助理、乡村振兴数据中心主任郭平就人民数据平台如何支撑数字化乡村振兴工作,及百个区县试点项目总体规划也做了详细的阐述。

  本次论坛的召开,聚集了“政、产、学、研、用”各界专家力量,“探索数字农业农村未来发展前景与趋势,传播数据先进理念,推进行业最佳实践,分享示范优秀成果;为加快数字农业发展、数字乡村建设,助力农业现代化推波助澜!



附件: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xw/bmdt/202309/t20230911_643628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