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口水乡管理局社口村,把集体经济花椒产业作为乡村振兴首要目标任务,围绕“支部有作为、干部起作用、土地提效益、产业能发展、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带领村民从一家一户分散、低能的传统种养业模式,转变到集中、高效的合作社花椒主导产业发展新模式。2022年产出干花椒3300斤,实现集体经济纯收入3.6万元;2023年已生产干花椒8800余斤,预计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5万元,人均增收236元,真正实现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引领和促进全村产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
一、扛鼎担责,配强“领头雁”。村级集体经济要发展壮大,关键在于发挥好村班子的“领头雁”作用。一是选配能人。以建设“发展型”村班子为导向,大胆选用有冲劲、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进入村班子,推行支书、主任“一肩挑”制度,“两委”干部平均年龄从54岁下降到41岁;新班子立足资源禀赋,确定了发展以经济效益可观、附加值高的花椒种植为主的富民特色产业,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二是强化培训。定期组织村干部到花椒种植先进的地方学习专业种植技术,增强发展意识、借鉴先进方法,专职管理花椒园;对花椒树的修枝、施肥、除草、治虫、排水等工序,全程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护。三是考核比武。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将花椒产业的收益与各位干部季度考核、年度考核挂钩,与工资效益挂钩;签订年度花椒产量和效益目标责任书,明确最低指标,不达指标主动让贤,从而有效实现了产量逐年提高、质量逐年提升的大目标,群众信心大增,发展基础更夯实。
二、聚焦要素,培育“增长极”。聚焦发展要素,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强大引擎”。一是扩增产业面积,补齐基础短板。花椒种植分散、规模有限是制约花椒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村两委通过实地勘察土壤、地形、地貌,本着“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良性循环”的原则,整治利用撂荒地、“四边地”“四荒地”等措施,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截至目前全村花椒种植面积达600余亩。二是创新发展模式,发展订单农业。社口村党总支领办成立平昌县喜顺种植专业合作社,将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产业优势结合,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创新探索“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农户除土地入股分红外,村集体提供种苗、合作社统一提供种植技术及管理的模式,发展订单农业,由当初零星种植向规模化种植发展,培育出“穗大粒多、香味浓郁、麻味适中”的青花椒,有效激活了农村内生动力。三是实行“村村组团”,发展共促共享。为更好应对市场行情波动,保障收益,村两委拓展思路,打破行政壁垒和区划界限,聚焦资源,强化“村村组团·共促发展”。借助隔壁村冷库设施,实现花椒保鲜存储,错峰上市;同时村两委积极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0万元,购置烘干机3台,新建烘干厂房3间,村村同运用、同管护,实现村域之间合作共赢,确保成品干花椒的香味和麻味能够长效保存。
三、多足鼎立,把准“定盘星”。筑牢集体经济“压舱石”,推动乡村振兴“重头戏”。一是党的领导不可动摇。社口村坚持把党支部引领建立在产业发展前端,强化党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落实村集体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服务集体成员职能,抓好产业计划、土地流转、纠纷调解工作,先后创建市级“四A先进党组织”、县级“六无平安村”,村集体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二是群众主体不可动摇。社口村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改变“干部干、群众看”的局面,让群众成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体。通过建立“入股+分红+务工”保障机制,调动农户参与花椒种植的积极性,农户在家门口尝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甜头,把花椒产业园当作自己的“菜园地”,积极参与花椒生产、管护、收割。三是规划牵引不可动摇。思路决定出路。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初期就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年度规划和发展思路。推行“4321”收益管理分配机制,即村集体经济收益的40%作为滚动资金,30%作为股份分红,20%用于本村社会保障等公益开支,10%用于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费及干部创收奖励,实现村集体和群众互利共赢;整合中省扶持资金及前期集体经济项目收益资金30万元,已启动建设年度规划中的“海福特”能繁母牛及肉牛养殖场,截至目前,已建成700平方米的养殖基地及配套复垦了146亩撂荒地的饲料基地,初期规划引进10头海福特肉牛,10头肉牛,预计6个月后规模总数达到30头,为集体经济创收增加多元途径。预计到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人均增收超400元。
相关链接>>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3/9/4/4f52060dd02243a5a33247c2e915588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