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寻觅西藏 格桑花开】白朗县巴扎乡“种植+养殖”强村富民促振兴

发布时间:2023-08-31     来源: 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近年来,白朗县依托农业优势资源,打造“白朗蔬菜”品牌,推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落地发展,辐射带动更多农牧民群众发家致富,白朗人用智慧和勤劳,耕耘出了蔬菜产业的满园春色。

  

  图为高空下的白朗县巴扎乡彭仓村蔬菜大棚。随着“寻觅西藏 格桑花开”网络主题活动的开展,中央驻藏网络媒体、区内主要新闻网站和新媒体记者编辑、网络大V来到白朗县巴扎乡彭仓村参观采访。西藏日报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在一批批山东援藏干部的推广下,白朗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食用蔬菜,这让曾经狭小的蔬菜市场逐步打开。

  作为白朗县第一个蔬菜大棚的诞生地,彭仓村经过几年探索和尝试,成了县里的蔬菜种植样板村。

  

  图为白朗县良心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棚里这一季最后成熟的西瓜。记者 梁秦 摄

  “科技+人才”助推乡村振兴

  巴扎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科技示范推广基地组建于2022年1月,目前共有26人。

  巴扎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技术人员以及巴扎乡13个行政村科技专干带领巴扎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科技示范推广基地,是一支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能够带头致富的团队。

  据悉,该团队于2022年3月份在巴扎乡彭仓村承包一座温室大棚,一年租金2500元,率先示范种植高原羊肚菌,并在辖区内推广普及。

  随着“有机蔬菜〞逐渐得到人们的青睐,巴扎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牵头与县农业农村局对接,率先示范种植“有机蔬菜〞,共8座温室大棚,为更有效落实有机蔬菜种植工作,目前已完成5座温室大棚安装环境监测设备、监控。按照“点对点〞的销售模式,将有机蔬菜的价格以平常蔬菜的1倍进行出售,给全乡群众提供致富新路子,给白朗蔬菜增添新色彩。

  

  图为白朗县彭仓村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格桑旺姆在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创业经历。记者 梁秦 摄

  “由于家里的大棚比较多,我一毕业就返乡创业了,是村里唯一一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现已创业5年。”格桑旺姆说。

  据悉,格桑旺姆2018年毕业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是白朗县卡仓蔬菜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兼任白朗县金丰园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目前村里最大的困难是品种不够,高附加值的水果还没法种植,技术也相对落后。”格桑旺姆说。

  格桑旺姆说:“我家在白朗县有个蔬菜专卖店,一般村民没有时间去卖菜,可以送到我的专卖店,我会帮忙销售,并且帮忙对接一些农超和批发市场,按需提供蔬菜。另外还会帮忙做白朗县以工代训、品种引进,种子筛选等工作。”

  据格桑旺姆介绍,土地是本村人自己提供,大棚由山东省援建,主要是大棚改造提升和基础设施改善,一个棚的改造需9万元。山东省农科院提供种子,她帮忙试种筛选出合适这边气候生长的种子,并进行推广;销售方面村民有自己的渠道,她也可以帮忙销售;技术方面,她配合县乡的农技人员帮忙培训村民。目前每座棚每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每户最少也有4座棚。

  格桑旺姆告诉记者,自家的蔬菜是自产自销模式,主要以订单式销往各个单位,一般一年结算一次,2022年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上,净收入40万元左右。

  “目前,白朗县有一个销售点,生意火爆。下一步,我想在日喀则市区增加销售点,做大做强。日常也会通过抖音平台进行线上销售,线上订单基本来自白朗县和日喀则市,我们免费提供送货服务。”格桑旺姆说。

  打造差异化优势培育专属品牌奶牛

  近年来,巴扎乡彭仓村按照“基础做强、种群做大、结构做优、机制做全”的珠峰两牛两羊工作发展总体思路,以发展娟姗奶牛、加大“土杂牛”出栏率为目标,2022年成立巴扎乡彭仓村“土杂牛”育肥淘汰及娟姗犊牛保供养殖基地。

  

  图为巴扎乡彭仓村“土杂牛”育肥淘汰及娟姗犊牛保供养殖基地。记者 梁秦 摄

  目前,全村37户121头土杂牛入圈育肥,实行“集中管理、分户饲养、分批出栏、加强改良”的运行管理模式,转变群众“惜杀惜售〞传统观念,逐步将彭仓村打造成娟姗犊牛保供基地。

  

  图为白朗县巴扎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扎旺在彭仓村村史馆内为“寻觅西藏 格桑花开”网络主题活动媒体团一行介绍乡里情况。记者 梁秦 摄

  巴扎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扎旺说:“由于‘土杂牛’养殖成本高,且经济效益低廉,我们计划先在基地里把‘土杂牛’育肥淘汰销售出去,其次在基地里进行娟姗奶牛的育肥,提高产奶量,以帮助群众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

  

  图为巴扎乡彭仓村“土杂牛”育肥淘汰及娟姗犊牛保供养殖基地里等待分批出栏的“土杂牛”。记者 梁秦 摄

  “相比本地的‘黑白花牛’等其他品种,娟姗奶牛看上去虽然个头不大,但更能适应这里的气候,耐粗饲、不挑食,尤其藏族老百姓喜爱喝酥油茶,娟姗奶牛产出的牛奶能做出更高品质的酥油、奶酪等奶制品,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更高。”扎旺告诉记者。

  据了解,彭仓村以提供“土杂牛”的淘汰场地、协助销售、提供饲料补助等方式进一步调动群众改良品种的积极性。

  “随着改良品种工作的开展,彭仓村人均收入从3.35万元提高至4万元左右。”扎旺说“目前,彭仓村是白朗县人均收入最高的行政村,村里的蔬菜业是彭仓村的支柱产业,农业是基础产业,其次是依靠养殖业,这些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

  记者:彭婧 梁秦

  责任编辑:彭婧    

  


原文链接:http://nynct.xizang.gov.cn/xwzx/xzsn/202308/t20230830_37353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