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合川:双凤镇关口村能人返乡种蓝莓 引来人气聚财气

发布时间:2023-08-31     来源: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8月28日,合川区双凤镇关口村的伟燚李子种植股份合作社基地里,蓝莓采摘已进入尾声,正是采摘后管护的时节,一手打造了200余亩种植、养殖基地的张红正和十多位村民一起剪枝、浇水。

  如今,基地内除了蓝莓,还种植了柑橘、桃子等多种果树,林下还养殖了近千只生态鸡。忙碌间隙,张红还不忘算起今年的蓝莓经济账:“130多亩蓝莓,加上即将上市的其它水果品种,能带来50多万元收入。”

  返乡创业两度失败

  仍坚持寻找新产业

  张红是土生土长的双凤镇关口村人,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她,对农村的记忆就是“又苦又累”,跟着父母离开农村前往重庆主城后,便暗下决心不再回到农村。

  成年后的张红先后从事过建筑工程、餐饮等行业,常年四处奔波。

  2000年,张红打算自己创业。一次机缘巧合,在朋友的推荐下,她选择在家乡承包了200余亩闲置坡地,种植当时热门的中药材瓜蒌。

  隔行如隔山,张红首次“跨界”农业并不顺利——由于管护不当,二百多亩瓜蒌结果率低,又由于病虫害防治不当,两年下来亏了不少钱。

  张红只好先放弃“转型”,回到主城重新从事餐饮行业。

  首次返乡创业失败,让张红只好先搁置从事农业的想法。2012年,张红在网上看到家乡周边陆续有企业家返乡创业成功,她重新鼓起勇气,决定回到家乡和山坡“较较劲儿”。

  张红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带着村民一起重整土地,完善种植所需的基础设施。

  第二年,张红带头成立了合川区伟燚李子种植股份合作社,开始种植“歪嘴李”。然而,“跨界”的难度再次超出了张红的想象。

  由于缺乏种植经验,加上种植水土不服,挂果后产量并不高,不得已之下,张红只好再次关闭种植基地。

  选准蓝莓产业

  打造种养基地

  两次返乡创业失败,张红仍未放弃。

  一次在周边考察时,同在合川区的杨柳村蓝莓产业吸引了她的注意:杨柳村采用生态种植的方式,蓝莓口感好、销路广,引来了不少游客,当地也因此发展起了采摘观光游。

  “两地条件差不多,关口村能不能也种蓝莓?”张红看到杨柳村蓝莓产业成效后动了心。

  两次创业失败的经历让张红慎之又慎,这次她先邀请了专业检测团队对关口村土壤进行了检测,又邀请了专家考察气候、种植条件,确定适合蓝莓生长后,张红又前往贵州等地考察蓝莓品种,最终引进了盛世等晚熟蓝莓苗。

  这次张红先选取了40亩地作为试验地。

  “果树生产,除了受气候、温度、湿度的影响,更多的是受土壤的影响,蓝莓种植也不例外,蓝莓喜酸性土壤,一般在pH5.5左右的土壤中生长较好。”现在谈起蓝莓种植,张红已经是当地有名的“土专家”。

  虽然土壤、气候等都适宜蓝莓生长,但高品质的蓝莓离不开专业的管护。张红深知这个道理,思来想去,她放下了手头的餐饮生意,前往多地蓝莓种植基地“实习”。

  “白天就在种植基地和种植大户请教技术,晚上就自己搜集蓝莓种植理论知识,学到一点就在自己的试验地里应用一点看成效。”张红回忆道。

  终于,第三次创业没有让张红失望,第一茬挂果的蓝莓亩产就达到1500斤,一个星期就在本地销售一空。

  试验地丰收后,张红又趁热打铁,陆续前往云南、四川等地继续引入早熟蓝莓品种,种植面积也从最开始的40亩扩大到130亩,同时,为了扩大水果品种,她又引入了柑橘、桃子等果树。

  如今,200余亩果园每年为合作社带来50万元收入,带动了当地近20位村民实现就业。

  “我们是采用生态种植管护措施,生产出的蓝莓个头大、果粉好、口感佳,基本上不愁卖。到了成熟季,游客们自己都找过来采摘,人多的时候一天销售额上万元。”张红说。

  让更多人愿意回到乡村

  蓝莓产业稳定下来后,每年收获季引来不少游客采摘、观光。

  2019年,张红成立了重庆市合川区威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利用关口村的森林资源,引进600只跑山鸡,600头巴马香猪,打造起生态种植、养殖综合基地。

  看着游客越来越多,张红建起了自己的农家乐,并亲自掌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曾经一心想离开农村的张红,如今返乡成了新农人,不仅成就了自己一番事业,还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

  2022年,张红荣获重庆市“巴渝巾帼新农人”称号。

  关于村子的未来,张红也有自己的想法,“我梦想着打造出一个餐饮、休闲观光、绿色食品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园,让更多人愿意回到乡村,体验田园生活。”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qxlb/202308/t20230830_1228713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