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率高于3.5%就要扣分,割茬高度超过40厘米也要扣分……”
8月16日上午9时,永川区板桥镇本尊村,一片黄澄澄的稻田前,10台同型号的收割机一字排开——全市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即将拉开帷幕。
上午9时40分左右,40名选手中首轮参赛的10名机手有序登上农机,经过一番调试、适应后依次下田,现场顿时轰鸣声四起。
机手们驾驶着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随着“大铁牛”前方拨禾轮快速运转,成片的水稻被“吞”进去,立即将秸秆“吐”出来,收割好的稻谷如金色的瀑布一般纷纷“尽入囊中”,留下一行行稻茬。
在1号比赛田块,裁判员田贵康见选手速度过快,连忙提醒道,“不是开得快就好,今天的重点是减损,评分标准中损失率占60%,效率才占20%。”
站在田贵康身旁的另一位裁判任桂英接过话茬说:“你们看看2号地块,这位参赛选手路都没走直,机器来回作业就容易压到谷子,很显然是农机操作不到位引起的。影响机收损失的因素有很多,如机器型号、水稻成熟度、机手操作水平等,但最关键的是机手的操作水平。”
见第一组选手操作完毕,工作人员立马上在稻茬里数谷子:先是用卷尺测定收割面积,再用绳子圈出一小块测定区,抓起稻茬间的秸秆碎屑一颗颗寻找漏掉的稻谷,以此计算出损失率。
经过4轮比赛,最终来自石柱的青年机手徐林获得第一名。手捧奖品的他很自豪,“我只有30岁,但我已有8年多的经验,尤其是近几年在石柱县农业农村委的组织下,多次参加机收减损的理论及实践培训,这对农机水平的提升大有帮助,以至每年村民都抢着喊我上他们家收水稻。毕竟多收了粮食,村民都高兴!”
市农业农村委农机化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水稻收获正全面展开,预计今年全市有800万亩水稻迎来机收。“‘减损就是增产’,机收每亩损失减少1%,全市就能增收稻谷8000万斤左右,可供20万人吃一年。”他说,举办活动的目的,是通过以赛促训、以赛提技,加快普及机收减损技术,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308/t20230818_1225203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