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川区始终保持过渡期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强化资金使用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发挥财政衔接资金绩效,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带”字为要 农民增收产业旺
2017年,福寿镇康茂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尝试绿色优质水稻“私人定制”。该模式一经推出就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现在福寿镇定制水稻达3000多亩,其水稻种植基地被认定为全国首批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
福寿镇定制水稻的成功也让南川区其他乡镇(街道)开始效仿并差异化发展。南川区也将衔接资金投入其中,促进水稻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定制水稻”面积达2万亩,每亩产值2400元,盘活撂荒地1000余亩,带动农民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定制水稻”只是南川区充分发挥衔接资金牵引带动作用,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一个缩影。
做强带动产业。近年来,南川区累计投入三级衔接资金1.8亿元,重点用于南川米、大树茶、方竹笋等特色产业扩大种植规模、提升加工水平、防范灾害风险,助推农户通过发展产业增收。
扶强带动主体。南川区近三年对156家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给予衔接资金扶持,不断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引领、带动和服务能力。
健全带动机制。对衔接资金扶持的经营性项目全覆盖建立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通过配股分红、土地入股、订单种销、就近务工等多种途径增收。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产业发展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现实基础,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稳定脱贫和持续增收的长效措施。为此,南川区落实精准有效、安全可控的使用管理举措,把财政衔接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
加大监管力度。用好动态监控平台,成立由南川区纪委牵头的专项督导组,确保财政衔接资金运行过程可记录、风险可预警、责任可追溯、绩效可跟踪。
丰富评估维度。由南川区财政局对资金使用单位自评结果开展随机抽查,将自评和抽查结果作为改进管理、调整支出及安排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项目跟踪审计,全程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形成投入梯度。兼顾产业占比、年底结余资金等实际情况,从项目库中筛选成熟度较高的项目,探索以预安排方式提前纳入资金安排计划,确保项目及时实施、资金高效利用。
“统”字定向 长效机制促发展
近年来,南川区将古树茶列入“3+2”特色产业给予重点培育打造,全区已建成古树茶基地1万余亩。古树茶也成为德隆等南部乡镇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富民产业。
古树茶产业的兴旺发展,是南川区统一用好衔接资金金钥匙,打开乡村振兴门的一个典型案例。近年来,南川区逐年提高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占比,为全区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将资金管理使用工作纳入南川区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会、巩固成果专班会、部门联席会等重要议事日程,确保高质高效推动工作。
统筹考虑入库项目类别组成合理性、包装设计规范性、审核论证严谨性,确定每年4月、9月为项目集中申报审核期,严禁项目突击调整和重复申报。对乡镇(街道)资金项目工作实行每半年现场拉练、每季度赛马比拼。
加大投入保障,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公共财政支出优先保障重点,累计争取投入各级财政衔接资金近4亿元,区级财政投入连续3年实现稳中有增。
在资金用途上,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任务,围绕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安排特色产业发展、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等项目,积极推进乡村建设。
今年,南川区乡村振兴局针对全区脱贫人口、困难群众及其他符合企业用工条件的劳动力或半劳动力,组织开展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家政服务培训,培训将理论与实操相结合,不断提升全区脱贫户、监测户和其他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技能。同时,区乡村振兴局还加强过程监督管理,并对参训学员就业对接情况进行指导帮扶,确保技能培训效果。
“管”字着力 项目监督落实处
在衔接资金项目监管方面,南川区实行严格的监管运营,确保项目落地见效。
按照《重庆市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绩效评价及考核办法》《重庆市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等规定,加强绩效运行监控,提高项目质量和资金绩效。
严把入库审核关。落实部门联席论证审核,将带动能力强、利益联结好、资金效益高的项目优先纳入项目库,坚决杜绝“楼堂馆所、奖金福利、偿还债务”等负面清单。
严把实施进度关。对项目进度和资金划拨进行实时调度,开通项目资金支付业主“直通车”,杜绝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等现象,确保资金管得好、工钱拿得早、项目建得快。
严把资产管护关。对全区扶贫项目资产全覆盖清理登记,做到底数清、确权准、管护实,促进8000余户脱贫户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11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长期受益。
严把整改提升关。结合“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行动,着力对国家、市级资金绩效评估反馈问题及日常监督发现问题进行整改,提升项目建设实效。
接下来,南川区将进一步优化资金使用结构、突出资金支持重点、创新资金使用方式,持续发挥财政衔接资金在“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方面的基础保障作用,确保衔接资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不断释放强大正效应。(黎明)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qxlb/202308/t20230815_1224060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