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内参 > 正文

市农科院玉米所柯剑鸿:玉米专家驻村 鲜食玉米“扎根”

发布时间:2023-08-18     来源: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自今年5月驻村工作队轮换以来,市农科院玉米所副所长柯剑鸿心里始终放不下自己驻村的酉阳县花田乡花田村(原生基村),仍保持着一月一次的回访频率。

  

  

  

  ▲柯剑鸿检查玉米长势。受访者供图

  “村里的玉米产业才发展了两年,我的技术指导不能断。”8月9日,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平日里村民还经常打电话给他,咨询一些种植技术方面的问题,“就在8月初玉米收获之际,村民陈文英还给我报喜:今年玉米亩产2040斤,按每斤1元的价格算,预计总收入达到3.57万元!”

  驻村两年,这位玉米专家,让花田村的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

  修危桥拉近干群关系

  2021年5月,柯剑鸿被选派到花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初识花田村,柯剑鸿的第一印象是风景极佳,放眼便可饱览梯田云海风光,欣赏菖蒲草原的如画美景。但对于接下来从何入手开展工作,他心里并没有谱。

  所以,进村第一天,柯剑鸿就带着工作队队员走村入户,同村干部交流、群众座谈,初步掌握花田村的基本情况。“村里地无三尺平,干部队伍老化,产业也薄弱。”柯剑鸿回忆道。

  第二天,他又照常出门走访,途中发现风泉溪有一座危桥,危及该村一组60余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柯剑鸿迅即与村支两委向乡党委、政府汇报,联系县交委相关领导及隆达公司负责人,并以村委会名义向当地政府递交《关于风泉溪危桥修建项目申报的请示》。次日,县交委就派来公路科、路政大队衔接该桥修建事宜。

  困扰村民已久的问题,如此雷厉风行地推动解决,这让村民对工作队的信任度迅速提高。

  柯剑鸿说,许多村民对他吐露心声,坦言自己的困难,让他对花田村的情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全村除了水稻产业外,其他产业才起步,带动作用不强,所以好多人都外出务工了,在村的很多人则没有发展动力。”

  要想百姓富,只有产业兴。如何让好的产业在花田村“扎根”,成了柯剑鸿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在村里走访时,看到地里有栽玉米,我就是研究玉米的,这不是刚好专业对口吗?”柯剑鸿说,询问村民过后,他得知村里有种玉米的传统,但效益却不咋样,主要原因在于品种老化。

  柯剑鸿当即产生一个想法:就发展玉米产业,但并非种以往的黄苞谷,而是种经济效益更高的鲜食玉米!

  

  

  

  ▲花田村的鲜食玉米种植示范基地。受访者供图

  100个鲜食玉米品种进村

  为了让村民对玉米产业提振信心,柯剑鸿很快与所在单位市农科院取得联系,邀请到几名同事来到村里给村民搞培训。

  根据当地玉米种植及产业发展现状,专家向村民详细地讲解了玉米的品种分类和田间管理基本情况,特别是糯玉米生产关键技术以及市农科院糯玉米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就玉米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等系统知识和技术,进行了现场解读示范和指导。

  一场培训会下来,村民们直呼大开眼界。有村民说,自己虽然种了大半辈子玉米,如果不参加这次培训,根本就不知道玉米还有这么多品种,更不会认识各种鲜食玉米的营养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村民的反馈,让我对这个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柯剑鸿说。

  不过,玉米品种繁多,哪些更适应花田的气候呢?柯剑鸿说,山区气候条件恶劣、土壤条件、机械化操作基础都不强,选育出适应性好且省时省工的品种至关重要,“如果我们能选出在酉阳种植效果好的品种,那么在秀山、黔江、彭水等武陵山区都具有推广价值。”

  为了得出准确结论,柯剑鸿在村里搞起实验——建立种植示范基地,从全国各地挑选100个鲜食玉米品种种下,看谁的适应性最好,农民最喜欢。

   

  

  ▲柯剑鸿为村民讲解玉米种植技术。受访者供图

  去年7月,玉米即将进入收获期之际,柯剑鸿举办了一场品种鉴评会,邀请市级专家对品种进行专业评价。最终,成功筛选出10余个表现优异的品种。

  “通过与当地农业企业合作,以玉糯811、玉糯918两个品种为主的10余个鲜食玉米品种已在酉阳推广1万余亩。其中在花田村推广1000亩以上,每亩纯收益1000多元,深受种植户喜欢,大家都争相求购种子。”柯剑鸿说。

  除了玉米外,在柯剑鸿的招商引资下,敏兴农业公司还投资1300万元在花田村建成肉牛养殖基地,利用玉米秸秆加工饲料喂牛,形成种养循环。

  10余名村民合伙开农庄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柯剑鸿还在琢磨花田村农旅融合的事儿。

  “花田村紧邻菖蒲草原、何家岩梯田,可以借力发展乡村旅游。”柯剑鸿说,在花田村六组有一座老木房,结构完整,屋后青山环绕,四好农村公路绕山盘旋,房前屋后片片梯田与青山相映成趣,“站在院坝远眺,层层叠叠的山峦尽收眼底,颇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之意。”

  柯剑鸿想把这栋闲置木房改造一下,开一家农家乐。这个提议一出,房主便表示赞同。柯剑鸿迅即组织二三十名村民开会,询问村民有无发展意愿。最终,有11名村民表示愿意入股。

  大家先后共投入10万余元,对木房进行改厕、装修及修建停车场,并决定今后菜品以地道的农家菜为主,食材来源于当地村民种植的绿色蔬菜、熏制的老腊肉等。

  去年9月,花田村首家村民自己合伙开办的农家乐——“合乐农庄”开业。当天,前来祝贺的干部群众络绎不绝,现场热闹非凡。大家心里都乐开了花,期盼这一新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能让花田村喜事越来越多。

  “‘合乐农庄’在花田村成功开业,是农旅融合助力群众增收的一次探索。”柯剑鸿说,通过农家乐利益联结机制将村民团结在一起,就能让大家拥有共同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自己的乡村振兴路。如今,农家乐月均接待游客400至500人次,可盈利1万元左右。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zwdt/202308/t20230814_1223596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