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 通讯员 赵书军 彭成林
科技挖潜改造中低产田进程进一步加速。7月13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长江中下游坡耕地红黄壤与中低产稻田产能提升技术模式及应用”课题四“中低产稻田减障提质产品创制及产能提升应用”现场观摩推进会在阳新县召开。该院副院长杨园园出席活动。
项目首席华中农业大学资环学院院长谭文峰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张文菊研究员、省耕肥总站站长余秋华等专家参会。与会专家对该课题研究内容的设计、大田试验布置和管理,以及后续工作计划等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该课题整体构架清晰、目标明确、链条完整、设计合理,可以为项目完成提供良好的基础。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现场看到,试验示范区1200亩。专家组针对中低产水稻田涝渍瘠薄、高毒低温、耕层浅薄等问题,从除渍培肥、增温减 毒、土壤耕层优化方面研究技术原理和产能提升机制,对试验田实施绿肥(油菜)种植与翻压还田技术、水稻机械侧身施肥、水稻缓控释肥—测土配方技术等技术,力争实现耕地质量提升1到2个等级、作物产量提高20%以上的提质增效目标。
长期以来,长江中下游中低产稻田产能提升存在物化产品缺乏。专家表示,课题围绕长江中下游中低产稻田“产能提升”的目标,按照“问题定位→产品研发→配套技术→大田试验→综合示范”的思路开展攻关,将筛选出长效的缓释氧化剂和高效、定殖能力强的微生物菌剂以及土壤调理剂、新型肥料等产品;针对机械化程度低和装备配套性差等问题,研发智能排水和机械装备等产品和装备,以物化产品为纽带,解决研发成果、技术、生产应用脱节的问题。
原文链接:http://nyt.hubei.gov.cn/bmdt/yw/mtksn/202307/t20230728_477249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