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扎鲁特旗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以“现金、耕地、牛”入股的形式成立,以“支部+合作社+基地+牧户”的模式建设,成功打造出从牧场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全程食品安全管控,还带动了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截至2022年末,全嘎查234户中207户入股、入股率90%以上,合作社总资产已达7000余万元,社员累计分红1200多万元,全嘎查村人均年收入增至2万元以上,劳动力转移就业68人,使132个贫困户稳定脱贫。
一、统一起来,克服粗放经营的诸多弊端 过去,农牧民以饲养母牛、自繁自育为主要生计,90%以上均为零星散养,饲养管理方式落后,优质饲草料不足,防疫基础设施不健全,牲畜防疫难度大。同时,牧民大多进行活牛交易,肉牛多以活畜外销、活牛宰杀上市,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牧民收益低。为了打破粗放型养殖模式的弊端,合作社把牧民组织起来,实行集中管理和分散经营有机结合,把控育肥全环节,统一原料生产和供应、统一产品加工和销售,形成“种、养、加、销”为一体的生态型养殖模式。与传统粗放散养模式比,牧民每养一头牛,利润增加约2400元。在生态养殖基础上,合作社推广优质肉牛杂交技术,引进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改良技术,加速肉牛生产提质增效。合作社还严格遵循休牧、轮牧方式,有效恢复了当地草原植被,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
二、发展起来,打造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 经过多年的探索,合作社发展出“种饲草+养牛+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一是饲草种植环节。合作社建立了天然牧场,统一采购备耕、统一供种供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种植、统一验收、统一收割、集中统一运输,为成员提供全程技术辅导培训,推动肥料、饲草、种植等育肥全环节生态有机化,保证产出绿色、健康的好牛肉。二是肉牛喂养环节。合作社要求成员必须用山地草原牧草和自家种植的青饲草、苜蓿草、玉米搭配,为肉牛提供高品质的营养来源。牛犊经过哺乳期、健胃期、成长期、稳固调理期,18个月左右就能长到1300斤左右。三是屠宰加工环节。合作社统一收购成员养殖的肉牛,将出栏的牛集中宰杀排酸、分割灭菌、打包寄出,并提供免费加工熟食服务。四是统一销售环节。产品销售线下网点覆盖北京、上海、呼和浩特、通辽、沈阳、长春、青岛、西安等地区,线上覆盖快手、抖音、邮乐网等电商平台。全产业链模式有效提高了牧区养牛产业的综合效益,架子牛从采购到出栏,通过肉食品加工销售环节,提高了牛肉产品的经济效益,按每头牛500出肉率计算,通过屠宰加工可提高盈余8000—1万元。 三、管理起来,实现“民有、民享、民受益” 合作社严格实行“成员地位平等、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办社原则,贯彻落实“三会”制度。目前理事会11人,监事会7人,23名成员代表。每年召开全体成员大会1次、理事会2次、监事会1次。合作社设有鲁北分社、办公室、财务部、生产部、销售部和种养基地,共46名员工。合作社坚持社务公开、财务公开,严格落实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加强对合作社内部财务的规范化管理。合作社的经费使用需经成员大会通过,由理事会统一管理,资金支出须向理事会申请,账目日清月结、当月公开。
四、富裕起来,带领牧民脱贫致富 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牧户”的模式,在嘎查党支部领导下,带动农民发展产业,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打下良好基础。一是就业带动。合作社直接带动就业46人,多是返乡农民工,通过培训后上岗。合作社间接带动就业165人,吸纳本地大学生16人,在养殖、种植、加工等环节就业。合作社按劳动技能分配工作,给26个脱贫户提供就业岗位。二是基地带动。合作社建立规模化养殖基地,提供技术培训,示范带动脱贫户养牛。对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合作社提供就业岗位和金融担保,鼓励自主发展养牛产业。目前合作社与脱贫户订单式合作经营3200头牛,其中2100头为合作社自有,1100头是合作养殖。三是产业帮扶。目前,合作社累计资助困难家庭大学生及入伍青年46名,救助孤寡老人10人,扶持困难户建房7户,累计投入扶持资金达到16.9万元。
打印 关闭
信息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办公室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xw/nmyw/202307/t20230728_235348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