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万物勃发,小金县崇德乡的赤松茸种植也迎来丰收。
在种植大棚里,村民们正在抢抓农时,采摘菌菇,走进大棚,温润的气息扑面而来,调温、保湿、采摘……一簇簇浑圆饱满的赤松茸在农人们精心养护下长势喜人,空气中满是淡淡的清香。在600余平米的分拣和冷藏车间,50余名工人正在有序进行装卸、分选、打包……日均万余斤的一朵朵菌菇经分级后,通过冷链运输走上北上广等城市群众的餐桌和商超。
在菌菇烘干车间,赤松茸走上了另一条销路,60余名群众正在忙碌的清理菌菇上的泥土,3台烘干设备每天可烘400余斤赤松茸干片,每周固定发往成渝经济圈和西北市场。
崇德乡地处小金县高山峡谷深处,长期以来区位劣势限制了产业发展,很长时间以来,当地村民唯有通过传统种植、养殖以及外出务工,才能寻找增收的机会,“农忙”已经成为崇德人记忆里的乡愁。
赤松茸种植技术员袁杰介绍,赤松茸又名皱环盖菇、酒红球盖菇,俗称益肾菇、粗腿蘑,近年来人工培育成功,开始推广种植,该菇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品种之一,其朵大,色泽艳丽,肉质细嫩,盖滑柄脆,清香可口,具有色美、味鲜、嫩滑、爽脆、口感好等特点。
崇德村支部副书记、种植带头人邓永朝介绍:“在县、乡两级政府大力关心支持下,我村2022年以‘公司+基地+集体经济+农户’模式试种赤松茸50亩,实现产值32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60余万元。2023年依托衔接资金项目扩种到130亩,搭建种植大棚485个,预计产值85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17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将达到13万元。丰收还得益于这里得天独厚的高原气候和良好的水源涵养,造就了独特的错季赤松茸,赢得市场青睐。”
“种植赤松茸所需的基料经种植发酵后是很好的有机肥料,结合赤松茸需轮换种植的特性,在种过赤松茸的土地上轮作莴苣、土豆等农作物,不仅能提供丰富的有机肥改良土壤,还能减少农药化肥使用而提高收入。”邓永朝说,下一步将向周边村民传授种植技术,稳步扩大种植面积,并打造菌类研学田间课堂,带动更多高半山群众增收致富。
据了解,崇德乡赤松茸种植基地从原材料运输、大棚搭建、种植、采摘、烘干等所有用工都在当地解决,以留守妇女、低收入家庭、监测户、弱劳动力等群众为主,高峰期日均用工量达130余人,每年可解决7000多个村民务工,实现当地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务工增收170余万元,让村民们实现照顾家庭和务工增收“两不误”。
小小菌菇托梦想,乐坏山乡留守人。赤松茸产业发展仅仅是崇德乡产业兴旺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崇德乡按照县委以建设“高原特色生态果蔬生产地”为主线,大力发展小金苹果、高山玫瑰、高原牦牛、酿酒葡萄、生态蔬菜“五大主导产业”,构建“5+N”生态农业体系产业发展思路,将致富带头人培育作为党建引领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将过去的劣势转化为优势,通过持续发展,崇德村形成“牦牛养殖+赤松茸种植+中药材”的产业发展格局,海坪村建成“特色果蔬种植基地”,猛固村形成“高山畜草+半山粮花+河谷苹果”的产业发展格局,策尔足村形成“牦牛养殖+玫瑰种植”的产业发展格局,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小金县科农局)
相关链接>>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3/7/25/2949038ba55c409ab740fc9b4dd03dcc.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