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近年来,重庆通过开展补充耕地和耕地恢复补足行动,让荒坡、荒地变身为耕地。2022年,全市恢复耕地20余万亩,在守住耕地的同时,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在江津区蔡家镇福德村,村民们正顶着烈日在田地里薅秧,200多公顷的土地上,水稻等农作物长势良好,孕育着丰收的希望。很难想象,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贫瘠的撂荒地。作为市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021年1月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启动了对福德村的土地整治工程。经过一年多的土地平整、旱改水等工程措施,土地的田块规模化率和梯田化率都得到明显提升。
江津区土地储备整治中心副主任杨万怀介绍,安装了6000多米的PE管,配套了2000多米的排水沟,还修建了大大小小的田间道和生产路,来提高这片土地的灌溉和排水能力。
江津区蔡家镇福德村村民夏先六告诉记者,土地整治之后,灌溉都是全覆盖的。他家种了富硒米, 去年卖了8元8一斤,比市场上高出了3倍多。
在大力开展土地整治的同时,耕地恢复补足行动也在持续推进。同样是在江津区,眼前这片耕地曾经因为种植猕猴桃,一度被划定为园林地。然而,受海拔较低、夏季酷热等自然条件限制,猕猴桃种植存在较大困难。在提倡耕地保护背景下,当地政府引导村民开展有机特色蔬菜种植。
江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耕保修复科科长白勇说,他们与当地农贸市场和超市签下订单,使老百姓种植的蔬菜都有销路,带动老百姓恢复耕地耕种。把原来的被动宣传变成了老百姓主动种植蔬菜和粮食, 耕地从“流失”变为了“流入”。
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介绍:近年来,重庆每年都要利用农闲时间,同步推进200多个土地整治项目。在全面开展补充耕地和耕地恢复补足行动中,重庆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积极调度基层力量,多渠道落实资金,2022年全市恢复耕地20余万亩,年均补充耕地7万亩,耕地减少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局耕地保护监督处处长王颖表示,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他们将进一步提升土地整治项目的内涵,巩固数量,提升质量,发挥自然资产的价值。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刘畅 贺应桃 特约记者 周密)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307/t20230725_1217988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