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午2点左右,是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大束镇的山东友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来自全国各地的冷链运输车前往这座名不见经传的乡镇,再将这里生产出的金针菇等食用菌送到百姓的餐桌上。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每天消耗大约300吨金针菇,其中100吨就来自我们这里。”山东友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副厂长葛强颇为自豪地说,“目前,公司日装瓶量32万瓶,日产金针菇160吨,年产值达2.8亿元,就地培养转化新型职业农民500余人。”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邹城市大束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已入选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创建名录,片区地处孔孟文化连接轴核心区域,域内生态环境优美,区位优势明显,片区内食用菌产业、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更是带动了当地一批农民回到家乡,转型成为“产业工人”。
“乡村振兴合伙人”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世界蘑菇看中国,中国蘑菇看邹城”,如今,以“孟子故里”闻名的这座千年古县,正在擦亮一张新的金字招牌,而邹城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与济宁市正在不断深化的“乡村振兴合伙人”路径有着密切的关系。
早在2019年,济宁市便开始实施“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招募创业者、专家学者、创业团队、种养大户、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各类人才,使农村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合作方式包含创办企业方式合伙、集体组团方式合伙、文化创意方式合伙等灵活多样方式,全方位地搭建平台,给予合伙人们施展空间。
以大束片区为例,记者了解到,该片区深耕食用菌产业,招引企业、做强产业,片区内的友硕、友泓、恒信3家大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可日产金针菇400吨以上。与此同时,位于大束镇东6公里处的钓鱼台村则采用“党支部+合作社+企业”模式,大力发展特色香菇、鸡枞菌种植,现已运营菌菇大棚22座。
值得一提的是,邹城引来的“金凤凰”,还致力于将“梧桐树”改造得更强。
走近山东友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金针菇生长车间,每一间栽培库的门上都安装有一个小屏幕,上面实时记录着菌瓶进入生长车间的时间、数量以及pH值、水分等相关数据。经过28天的“修炼”,金针菇将通过传送带离开生长车间,进入包装车间。
据介绍,该项目引入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实现了从菌种培育到销售数据全流程可追溯。配备机械化设备374台套,装瓶、接种、栽培等生产环节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
这也是邹城市食用菌产业链机械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一个缩影。如今在邹城,种植面积达到2600万平方米,鲜菇年产量达到38万吨,创成济宁第一家省级农高区,邹城蘑菇、友和食用菌、利马菌业纳入首批“好品山东”目录,获评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整村搬迁“美丽乡村”全面升级
走到大束镇大洪沟村,远远便能听见悠扬的音乐、孩童的笑语,远远便可望见彩色的步道、依山而建的房屋。这里如今是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培育单位、山东省景区化村庄,原本居住在大洪沟村的63户、233位村民,已全部搬迁至三合新村。
一部打上了乡村振兴“标签”的“腾笼换鸟记”正在这里上演。
记者了解到,大洪沟村按照社会资本引入、专业团队运营的思路,招引浙江中图文旅集团,采取村集体资产入股、群众资产租赁、社会资本引入、专业团队运营的模式,盘活村内70套闲置宅院和周边460余亩低效闲置土地,建设高端民宿、乡风礼堂、大师创作工坊,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营业收入3900万元,村集体收入超100万元。其中民俗小院项目获评山东省五星级民宿,15个小院、72套客房全部投入运营后,每年客房收入可达1000万元。
引进工商资本“上山下乡”,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宅基地等“沉睡”资源,形成产业孵化、研学体验、民俗旅游、文化创意等多元业态,大洪沟村以生动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条社会资本+乡村振兴合伙人促进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更重要的是,大洪沟村的发展,实现了村民土地流转有“租金”、房屋入股有“股金”、入园就业有“薪金”、干得好的有“奖金”、年轻人还有“五险一金”,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留在家乡,不再东奔西跑。
“家门口就业的日子比蜜甜”
早上8点,王玉娥便准时前往民宿上班。家住三合新村的她,过去就住在大洪沟村。“从家到这也就10分钟的路程,下午下了班还不耽误接孩子。”巧合的是,如今在民宿做清洁工作的王玉娥,负责的正是自家的老屋。
2019年5月,王玉娥和其他村民一样,都听说了搬迁的消息。“把土地流转出去,改造成民宿村,我们搬到三合新村,免费住新房。”没有任何犹豫,王玉娥就在同意书上签了字。她太想搬走了。过去的大洪沟村受地理位置限制,经济发展并不好,“我们村里的人都是一样的想法,希望能搬走,过上好日子。”
让王玉娥没想到的是,除了住上崭新宽敞的二层小楼外,还有新的“好日子”在等着她。
在三合新村妇联的努力下,争取到了一批“民宿管家”、景区保洁人员岗位,“2019年11月,我就到这里来上班了,跟我一起的还有村里的七八个姐妹。”王玉娥掰着手指算:“我们有土地流转的费用,还有工资,还有年底的分红,一年下来,比过去种地能多赚四五万元。”同时,三合新村妇联又在大洪沟乡村阅览室成立了“巾帼学堂”妇女微家,近距离服务就业姐妹。
记者了解到,在大束镇,还有相当数量的村民进入山东友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了按时上下班、有五险一金的“上班族”。据介绍,该公司的员工中,有90%左右为女员工,她们或在包装车间,或经过公司免费培训成为技术人员,收入多的每月可达万元,最低收入也有4000多元。
为帮助姐妹们尽快融入乡村振兴的热潮,大束镇妇联积极链接资源,搭建培训平台,解决了姐妹们的后顾之忧。邹城市妇联“邹鲁巾声”宣讲也一次次走进大洪沟,普通话不好,说的方言外地游客听不懂,就进行普通话培训;不懂接待礼仪,就找来网上的视频让姐妹们跟着学;没有工作经验,就请来资深的“民宿管家”手把手教……在市镇妇联的“搭桥引线”下,三合新村的妇女姐妹们在家门口就有了份相当不错的工作,让她们在家有景看、有事做、有钱赚,这小小的民宿成就了乡村之美,也承载了乡村妇女对生活的梦想。
在钓鱼台村,村妇联主席陈凡丽常常在蘑菇大棚给妇女姐妹传授蘑菇种植“致富经”。“我从不敢想有这么好的事,既能照顾老人、小孩,还能在家门口把钱挣到手。”幸福的笑容洋溢在姐妹们脸上。如今,在村妇联的努力推动下,蘑菇种植大棚已经吸纳了钓鱼台村四十多位农村妇女就业,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据邹城市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化“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探索妇女姐妹就业新路径,是邹城市妇联深入贯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近年来,邹城市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联执委充分发挥广大妇女在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产业中的独特作用,带领农村妇女姐妹找到了增收致富的“金钥匙”,也让她们在自己家门口遇见了“诗和远方”。(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姚建/王丹青)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xwzx/mtjj/202307/t20230727_438503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