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从捕鱼到禁渔、从“黑土”变绿地……时光洄游看赤水河40年变迁

发布时间:2023-07-25     来源: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端午赤浪,重阳碧波,赤水河在“赤”与“清”之间切换。7月汛期至,紫红色泥土入河后,河水变得赤红,热河谷气候特征尽显。

  有村民说,赤水河就是“母亲河”,河水流淌处皆富足一方,保护好河流才能让子孙世世代代被其滋养。沿岸村民们说到做到,身体力行地守卫着河水的清澈与安宁。

  40年中,从之前的渔获丰产、渡河频繁,到如今一项项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措施落实,赤水河两岸村民以河为伴、依河而生,用自己的一点点力量悉心呵护着河水流淌,并从一河好水中酝酿出新的生机。

  如今的赤水河流域,山美水美,正推动着乡村振兴大步向前。

  河水“水清鱼肥”重现,时光仿佛又回到从前

  在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堰塘村,赤水河红色旅游公路从这里延伸至海涯村。夏日清晨,沿着公路漫步,能看到河面上大雾弥漫,仿佛置身仙境。堰塘村党支部书记、赤水河村级河长许涛每周两次来赤水河边巡河,偶尔能见到鱼儿跃水而出。他说,这像极了儿时记忆中水清鱼肥的场景。

  “从小在赤水河边长大,对河岸、弯道、下河点最熟悉。小时候缺乏生态保护的概念,安全意识也不够,盛夏时每天至少下河一次。”许涛说,赤水河畔土生土长的娃都有上世纪80年代下河洗澡的记忆,因为那时候村里每家条件都不太好,没有淋浴,娃娃们拿条毛巾就奔着河里去了。堰塘村最好的两处河滩地在“河坎上”和“中沙坝”,夏季去河里洗澡的人很多,娃娃们嬉笑戏水,或是在50米宽的河两岸比赛谁游得快,偶尔也会跟着有“技术”的大人在河堤边摸鱼。

  许涛说,印象中有的村民很厉害,不用任何工具,一只手搬开石头,另一只手往里堵住出口,徒手就能抓到鱼。周围一群小孩跟着起哄,嚷着把鱼分了。

  在许涛的印象里,那时候,赤水河里的野生鱼类相当多。孩子们从小跟着长辈到河边认鱼,黄辣丁、桃花鱼和洞子鱼最常见,加上别的鱼类,少说有20多种。

  怎么认鱼?许涛说,娃娃们拿着竹竿打水玩,就有大人出来喊,别把鱼惊了。

  那时候的赤水河,清澈见底,肉眼可见水底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岸边站着,就能看到水中各种鱼儿游来游去。

  许涛今年40岁,下河的记忆在他读高中时就断了。一方面,村民家条件越来越好,大家都不再下河洗澡;另一方面,安全意识也比从前提高了。于是,下河戏水这事,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变得不再随意。

  “记忆中,赤水河的污染一直不严重,主要是电鱼造成了破坏。”许涛记得,从2007年开始,电鱼的人越来越多,对鱼类生态造成了一定破坏,因此河里的鱼少了很多,比如以前经常有人见到的“娃娃鱼”,之后多年再未见到。那时候,村里常见有人提着空桶回来,抱怨鱼不好钓了。此外,堰塘村7个组548户村民,居住的位置都在离河相对较远的山坡上,只有遇到旱季,偶尔有村民拿水泵抽水浇灌河边的田地。于是,在好多年里,去河边的人越来越少。

  2017年前,堰塘村在赤水河边还有渡河船,堰塘村的村民和河对岸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团结乡和生机镇的村民坐渡船走亲访友、赶场交易,来往频繁。

  撑杆摇桨的船夫就是堰塘村人,每年每户村民拿米面“换”船票。外地人坐船,则每人5角、1元的票钱。

  堰塘村70岁村民孙中富的家就在过去渡口旁。“村上河长好几次来家里坐,说起不能乱扔生活垃圾、乱倒污水的事情,老伴儿一个劲儿点头,说是该管管了。”他说,多年前自己家的垃圾和生活污水,都是往家门口一扔、一泼就完事。如今,村里在离家100米不到的地方建了垃圾库,沿河村民都自觉地把垃圾提去倒,时间长了,大家都发现村道整洁清爽不少,出入家门心情也变好了,也就直观感受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017年3月,市委、市政府成立泸州市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农工委主任和市政协副主席共同担任赤水河市级河长。2021年5月,云贵川三省联合发布《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这部我国首个地方流域共同立法从2021年7月1日起同步实施,以此形成“省际间生态环境保护共同治理,全流域保护一盘棋”的新格局。

  记者从泸州市赤水河河长办获悉,截至2023年,赤水河流域叙永段设立县级河长15名、乡镇级河长33名、村级河段长58名、组级河片长167名。各级河长主动巡河、问河的工作持续开展中。

  许涛说,看着赤水河日渐清澈,河里的鱼儿越来越多,时光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河鱼从捕鱼到禁渔,渔民转型后乐守荔枝林

  “我曾以为,在赤水河上打鱼就是一生。”7月7日,合江县荔江镇甘雨村5组,50岁的退捕渔民罗俊江正在自家荔枝林里忙碌着。

  还有十来天就是荔枝采摘季,又是一年新的收获。他说,自己生在赤水河边,小半辈子都在与河水打交道,如今依然离不开。

  34年前,罗俊江只有16岁,就跟着父亲上了渔船。家里自爷爷辈起就是地地道道的渔民,每天靠赤水河的水产供养为生。“下网都是在凌晨四五点,我感觉很长时间都没睡过好觉、吃过饱饭。”罗俊江说,父亲打鱼是从爷爷那一辈学下的经验,后来又传给了他。

  除了下雨天,几乎每天都是半夜或是天刚刚擦黑的时候去网鱼。收获最多的时候,一天能网100多斤,出售给鱼贩,赚回一家人的生活供给。父亲干不动后,他就独自驾船,这样的生活一晃就过了20多年。

  “捕鱼收益不错,基本能够生活,当时想着,这样过日子也不错,没想到后来有了危机。”罗俊江说,2000年起,他发现赤水河里的鱼越来越少,捕鱼越来越难,经常出去一整天都没什么收获,不由得担忧起来:电鱼的人越来越多,过度捕捞下河里的鱼肯定会更少,渔民该怎么办?罗俊江说,有段时间,自己天天愁眉苦脸。

  2002年起,长江中下游试行为期三个月的春季禁渔,并在2003年推广至全流域。2016年12月27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渔的通告》,明确从2017年1月1日零时起,赤水河流域天然水域为期10年全面禁渔。2017年初,赤水河流域率先禁渔,罗俊江“洗脚上岸”,领到了渔船的补贴,参与了村上组织的种养殖技能培训,开始在自家建鱼塘、种荔枝。

  2021年,合江县镇域统筹“多村合一”,率先在荔江镇柿子田村、甘雨村、花桂村等6个村实施连片村庄规划,突出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功能布局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展,打造集中连片15万亩的国家级特色农产品(荔枝)优势区。如今,在罗俊江家的果园里,120棵荔枝树,80%嫁接成带绿品种,旺年产出2000到3000斤荔枝。此外,还有20亩的鱼塘,产量可达10万斤。

  “现在家里年收入过10万元,是以前的一倍。我想还是守着土地,日子过得更踏实。”罗俊江说了心里话,相比下河捕鱼,种荔枝和养鱼让他更富足。

  不能下河捕鱼后,罗俊江如今时常在自己承包的鱼塘里“过把瘾”,也算怀旧。更重要的是,他还主动担任起合江县农业农村局的护渔队员,每每巡河发现有人非法捕捞,就及时劝阻或向上级管理部门反映。对于罗俊江来说,自己“守”的还是赤水河,但收获变得更多。

  记者从合江县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目前,赤水河流域合江段中,退捕渔民81人、退捕渔船45艘。这些渔民看似离开了赤水河,其实并没有走远,他们依旧守着这条生命河,并亲眼见证河中鱼儿成群回归。

  今年5月,合江县真龙镇密溪码头,群众将一盆盆鱼苗倒入赤水河,在这清澈的河中,鱼苗安家落户、繁衍生息,汇入渔业生态资源的又一轮循环。

  河岸“黑土”变绿地,农户种植有了更多奔头

  “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石亮河两边的土地,我们都叫‘黑土’,因为污染重,寸草不生。”古蔺县石屏镇向顶村5组农户王端芳说,从自家流淌而过的石亮河,属于赤水河流域沙漠河、许家沟、鱼化河三条支流汇聚而成的一条河。1995年,前身系重庆硝磺局的古蔺县石屏磺厂建厂,产出硫磺和原煤,后因国家政策变化于2003年11月宣布破产。同时,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石屏镇土法炼磺,一直持续到90年代。磺厂在撑起当时古蔺财政收入“半边天”的同时,由此产生的水污染也直接影响到赤水河的水质和当地土壤。晴天满身灰、雨天一身泥、渣堆下污水横流,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岸边不少土地已无法种出粮食。

  据泸州市赤水河河长办工作人员罗治介绍,2020年,古蔺县委、县政府秉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聘请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和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五队等专业机构组织专家团队进行勘查论证,并实施原位或异地封闭覆盖工程,对石屏镇炼磺区5个废弃渣堆进行整治。该项目建设投资5200万元,于2021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整治,科学处置废渣74.6万立方米,每年减少7.95万吨左右酸性废水排放,植被恢复面积达140余亩,极大地改善了历史遗留炼磺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了磺厂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提升。

  “三年前,家里100亩地种上了中草药天门冬,今年达到产期,预计明后年丰产。”王端芳说,通过炼磺区的治理,土地复绿,河水恢复清澈,大家开始忙活着种点什么。考虑到过去曾种植过中草药,便寻思着,村上800多米的中低海拔加上适宜的气候,应该可以把种植中草药的生计“捡回来”。目前,该村中草药种植天门冬达到400亩、吴茱萸达到500亩,均长势良好。此外,石屏镇的石亮河两岸还种上了高粱、甜橙。层层梯田取代了曾经污水横流的废矿堆,植物的根系抓住了泥土,也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

  作为赤水河一级支流,石亮河只是流域中的一个缩影,却让两岸居民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进一步加强赤水河流域(古蔺段)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古蔺县积极推进赤水河流域小水电整改,对河岸进行了复土复绿,对河道进行了撒草种等生态修复措施。巡河、看河、守河,用心守护着赤水河流域弥足珍贵的生态价值。

  作为全球优质白酒的重要产区,近年来,古蔺县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健全完善定期巡河、工作督察、考核问责制度,创新建立“河(湖)长+河道警长”体系,设立县乡村三级河(湖)长226名、河道警长15名。同时,建立《河长制会议制度》《河长巡查制度》,印发《2021年古蔺县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工作要点》,完成全县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河道管理范围划定,确保河道管理有据可循、有法可依。今年以来,县乡两级河长累计巡河574次,解决问题62个。

  在加强巡河的同时,今年,古蔺县制定了《古蔺河“清河护岸”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动员全县干部群众集中开展清河护岸专项行动,截至目前,清除河道垃圾、淤泥等630余吨,整改、销号问题210个;严格实行赤水河流域及其支流全域禁渔规定,开展劝返劝退和执法打击行动,查处非法捕捞案件14起,追究刑事责任3人;扎实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投放生态鱼苗72万尾。

  赤水河40年的流淌,时光如白驹过隙,这条“母亲河”滋养着大地,酝酿出无限的生机,陪伴着沿岸群众的生活持续向好。如今,河流生态的保护与沿岸环境的治理还在继续,奔腾向前,宁静致远。

  相关链接>>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3/7/24/d4b4e0bef9764397b5ce027954b0754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