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的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沿街两侧的花草郁郁葱葱、灌溉农田的幸福渠清水盈盈、一排排裸房粉刷一新……“家乡建设得越来越美了,我们农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了!”在政和县石屯镇长城村,村民谢克坤老人眼见家乡一天天的变化,感慨万千。
近年来,政和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围绕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锚定市委“五增”目标,深化实施“一统二引三聚合”乡村振兴工作机制,立足“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发展定位,聚焦打造“宜业、宜居、宜游”政和新城,用好农村“党建体检”成果,党建引领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有力推动“村村进位、整乡推进、整县提升”。
科学规划 广纳众智聚民心
“立面改造希望用米黄色的油漆,这就是村民们提出的建议。”石屯镇工农村党支部书记倪春生说。示范区建设初期,围绕如何发挥本土优势特色,打造既能带动产业发展,又能让群众满意的示范区是首要问题。
为了让整体规划科学合理,政和县组织镇村党员干部共同研究编制示范区建设方案,借助“机关联乡村”帮扶优势及科技特派员、流通助理等人才力量,聘请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全程保姆式跟踪服务,对示范区项目进行统一规划,明确“三园一区一带”的空间布局。同时,积极开展“凉亭夜话”“坐坐群众的小板凳”等活动,党员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广泛征集意见118个,让村民全程参与规划设计的起草、论证、完善等各环节。最终,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思路,确定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带配套道路提升工程等7类18个项目,推动“山、水、产、城”一体化发展。
党员先行 冲锋在前促落实
“推动工作单单靠我们几个村干部是不够的,要带动村里的党员和群众一起干。”石屯镇西津村党支部书记张强标看着生态茶园中嫩绿吐舌的茶树新芽儿,不禁感慨。
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大到征收水田、征收茶山、拆迁房子,小到刷个立面、立个灯杆、挖个树池,都需要党员干部到一线去协调、去推动、去解决。为使工作逐一有效落实,政和县学习弘扬廖俊波同志“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的务实作风,坚持“党旗插在项目一线、党员冲在项目一线”,成立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临时党支部聚力攻坚,将各项工作任务按照“三化五定”工作机制细化分解,责任具体到各党员干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通过“三天一调度、一周一会商、半月一总结”,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发挥临时党支部引领作用,带动项目所在村党员带头作表率,涉及党员的地先征、房屋立面先刷、家门口人行道先做,及时化解项目一线潜在的矛盾和难点问题,让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实践中,探索建立起西津村“三讲四动”、松源村“三前三到”等机制,有效推动乡村发展。
联动联建 振兴发展正其时
“现在种烟、种粮不会因为卖不出去发愁了。”石屯镇长城村多名烟农围坐在一起乐呵呵地谈论着。
为进一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共赢格局,政和县大力推行“跨村联建”做法,以示范区内带动示范效应明显的松源村、西津村作为中心村,通过支部联动、以强带弱、抱团发展,联合实施万亩良田提升示范片党建民心工程。2022年,示范区内6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28.1万元,同比增长9.5%,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1万元,同比增长13%。通过实行“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带动模式,鼓励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采取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方式推进规模化生产,示范区共流转土地7624亩,带动农户3000多户。同时,深化“党建引领金融赋能”模式,与金融部门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推出乡村振兴贷帮助合作社、家庭农场解决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等问题,目前全县已发放贷款7450余万元。
政和县产城融合示范区处处振兴的气息,正是全县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接下来,政和县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和市委“五增”目标要求,全过程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做法,着力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奋力打造闽浙边现代化生态新城。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xxkd/202307/t20230718_6208851.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