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舆情 > 正文

三方联动 打造坡地杂粮全产业链——林西县荣盛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布时间:2023-07-21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作者:佚名    

  

  

  林西县荣盛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位于赤峰市林西县杂粮主产区新城子镇。当地80%的耕地都是山坡地,粮食产量低,农民收入少,不少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因身体原因无法种地。合作社围绕杂粮种植全产业链,通过“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经营模式,积极探索社会化服务,从最初1个行政村200户9000亩耕地参与部分托管,发展到11个行政村2332户约12万亩耕地全程托管,实现了合作社、村集体、农户三方共赢。

  一、三方联动开展托管服务

  合作社与村集体合作,着力解决农户分散零碎种植造成的生产效益低问题,降低了合作社与农户的沟通成本,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方面,与村集体统一签订生产托管服务合同,以行政村为生产单元开展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拥有大中小型农机具168台套,与各个行政村农业生产知识丰富、农机作业水平较高的农机手签订聘用合同,每4000-5000亩耕地派驻2名农机手,负责农机作业服务。因农时农情需要多台农机同时作业时,合作社会统一进行调配,及时协调解决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村集体方面,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代表农户与合作社签订服务合同,将农户土地集中连片整村托管,监督农机手作业质量,并按合作社总收入的5%收取协调服务费用。2021年,新城子镇11个行政村都实行了整村托管。农户方面,合作社因户施策开展服务和带动。对有部分劳动能力的家庭进行土地托管,减免20%的费用,并以高于市场价每公斤0.2--0.4元的价格回收原粮;对有劳动能力但无资金的村民,引导他们以土地入股方式,加入家庭农牧场,得到入股分红和工资双重收益;对无劳动力长期不耕作的土地,以高于市场价格进行流转,村民得到土地流转收益。这一做法很快吸引了周边百姓,村里有机杂粮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村民每年户均仅土地增值收入就达1000多元。

  二、多元发展延伸产业链条

  为解决托管农户卖粮难问题,合作社创办杂粮加工企业,申请了“双兴老三区”杂粮品牌,通过农产品电子商务、订单农业等销售渠道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年加工有机杂粮3400吨,产品远销北京、东北、河北等地。双兴村是林西县最典型的老三区杂粮产区,该产区主产的黍子磨出的黄米面糯性大、营养丰富,山坡地种植的红芸豆色泽鲜亮、味道甘美,蒸出的粘豆包柔软、细嫩、有韧劲。双兴村历来就有在腊月前后蒸豆包的传统,但苦于交通不便、消息闭塞,村里蒸的粘豆包仅是自食其用。合作社收购托管农户的杂粮,带领本村及周边村的妇女深加工粘豆包、红谷米等杂粮产品。2022年,全年累计销售豆包、年糕达到160吨,仅此一项就创收100多万元,带动20户脱贫户持续增收,为周边村子150多名妇女同志提供了冬季足不出户的就业渠道。

  三、规模服务实现提质增效

  合作社通过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延伸服务链条、创新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山坡地种粮难、收益少等问题,提升了综合效益。

  一是促进了合作社发展。合作社通过开展集中连片全程托管服务,降低了机械作业成本,省下的费用用来购置农机具、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节约成本、扩大规模、提升能力的良性循环模式。2022年,合作社购进农业机械16台(套),亩均机械作业成本节约25元,托管土地机械作业共节约成本120万元。

  二是增加了农户收入。农户享受合作社统一购买农资、统一机械作业、统一销售粮食的服务,有效降低了物化成本和作业成本,提高了作物产量和质量,增加了收入。2022年谷子每亩物化成本节约25元,亩均增产25公斤、增收200元。

  三是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村集体通过组织小农户将土地集中连片整村托管、代表小农户与合作社签订生产托管服务合同等协调管理工作,获得了稳定可观的服务费用,逐步打破了村集体收入少的困局,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四是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合作社通过精量播种、合理施肥、科学防控病虫害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实现了土壤保护和污染防控,提升了耕地质量,保障了粮食安全,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打印 关闭

   信息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办公室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xw/nmyw/202307/t20230719_234892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