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保健 > 正文

专治“夜盗虫” 四川省率先规模繁育夜蛾黑卵蜂

发布时间:2023-07-15     来源: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夏日炎炎,正当各类夜蛾类害虫危害大田农作物之时,它们的天敌——夜蛾黑卵蜂“从天而降”,这些仅针尖大小的生物专门寻找夜蛾类害虫的卵块产卵寄生,最终将夜蛾类害虫消灭在“萌芽”状态。6月29日,在剑阁县汉阳镇灯煌村举行的广元市烟叶植保暨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现场,研究团队就我省率先在国内室内规模繁育夜蛾黑卵蜂投放到大田生产、消灭害虫、助农增产增收的探索进行了展示,令业界大开眼界。

  夜蛾黑卵蜂治虫效果好当天,在剑阁县汉阳镇灯煌村的一片烟田,一个个盛有夜蛾黑卵蜂卵块的小球统统被装进了一架植保无人机,随后,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在烟田上空盘旋飞舞、示范性地投放小球。这些投放到烟田核心区域的夜蛾黑卵蜂卵块不久后将破壳而出,化成成千上万的成蜂,向烟田及四周扩散,专门寻找危害烟田的烟青虫、斜纹夜蛾等害虫卵块“各个击破”。据了解,夜蛾黑卵蜂是夜蛾类害虫的主要天敌昆虫,主要防控玉米和高粱地中的草地贪夜蛾以及黏虫、蔬菜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烟青虫、棉铃虫、小地老虎等夜蛾科害虫。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经济作物害虫防控研究团队于去年开始在成都、攀枝花、广元的蔬菜田、玉米地、烟田以及西双版纳、贵州的玉米种植区开展了投放夜蛾黑卵蜂的示范试验,今年,在广元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烟田进行大规模示范,示范面积达4万亩。结果显示,夜蛾黑卵蜂对夜蛾科害虫的卵寄生率达90%以上,防治效果达95%以上,可减少使用化学农药2—3次/年,减量达40%以上,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有关技术人员介绍,种植户每亩只需花三四十元成本投放夜蛾黑卵蜂,就可消灭多种害虫。每亩只需投放1个装有500枚夜蛾黑卵蜂卵的小球,即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小球还可自然降解。人工投放或无人机投放均可,无人机投放相较人工更为精准。

  规模育虫实现规模育蜂夜蛾黑卵蜂在我省能实现规模生产规模投放,得益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在国内率先突破了夜蛾黑卵蜂寄主草地贪夜蛾在实验室的规模饲养难题,从而实现了夜蛾黑卵蜂的产业化繁育。原来,夜蛾类害虫具有杂食性、暴食性和防控难的特点,昼伏夜出“见绿就吃”,对蔬菜、玉米、水稻等粮经作物的危害尤大,夜蛾类害虫还对化学农药具有较强抗性。夜蛾类害虫又俗称“夜盗虫”,夜蛾黑卵蜂则是它的主要天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研究员刘昌华介绍,实际上,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了夜蛾黑卵蜂的繁育研发,但关键的问题是找不到合适的饲养寄主,导致近30年来一直无法实现人工规模化繁育。转机来自于2019年,草地贪夜蛾进入四川玉米产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利用省应急重大项目“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资金,研发出了人工饲料配方,突破了草地贪夜蛾的室内人工规模化饲养瓶颈,进而实现规模繁育夜蛾黑卵蜂“以虫治虫”。“关键就要解决吃什么的问题,以什么作为夜蛾黑卵蜂的口粮,那当然是夜蛾科害虫。”刘昌华研究员介绍,可是,大多夜蛾科害虫幼虫容易染病,成活率不高,再加上饲料配方不合理、营养不均衡、饲养方法不当等原因,规模饲养均未成功;比较理想的是培育草地贪夜蛾,不过草地贪夜蛾又容易“自相残杀”,在实验室只能单管饲养,每个离心管只能养1只、用玉米叶来养,成本很高、费时费力、无法规模饲养。“2019 年以来我们就在逐步研发、优化草地贪夜蛾的饲料,到去年5月终于在国内率先成功研发出了草地贪夜蛾的配方饲料。吃了这种像果冻一样的人工饲料,草地贪夜蛾就实现了群养,再也不会‘自相残杀’了。”刘昌华说,“在实验室,一个30厘米×22厘米×3厘米的饲养盒就可养100多条草地贪夜蛾。光是20平方厘米的繁育单元,1个月培育的量,就可供2万亩大田使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党委书记刘旭研究员表示,目前该所正积极促进人工规模繁育夜蛾黑卵蜂科研成果的转化,下一步将在蔬菜、玉米、水稻、大豆、烟草等粮经作物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真正实现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植保技术力量。

  相关链接>>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1264/2023/7/13/f5cae82028d14e59a799be2b47b21f2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