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唐书记啊,人年轻,但做起农活来,那是一把好手哟!”
“唐书记,真没想到我这么大岁数了,还能住上新房子!”
……
7月4日,跟着永川区仙龙镇石宝寺村党总书记唐银玲走在村子新修的村道上,田里正在忙碌的村民见到她,纷纷打起招呼。
石宝寺村位于永川城区西南部,距离永川主城34公里,过去以传统农业为主,但由于丘陵地形导致地块分散,同时交通不便、年轻劳动力多外出务工,一直以来产业效益不高。
而如今,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石宝寺村不仅新增耕地80亩,增加水稻产量7.6万斤,还增加油菜籽产量2400斤,还发展起稻渔综合种养生态农业,生态大米卖到4.5元/斤,全村集体收入达到25.7万元。
站在田坎,托着田间的稻叶,“80后”村党总支书记唐银玲绘声绘色地讲起了她的乡村振兴路……
点亮村道,照亮乡村振兴前行路
唐银玲是土生土长的仙龙镇石宝寺村人,2011年从广东省返乡,在永川区科技园当业务员,一干就是6年。
逢年过节回到家乡,她看到村里不少土地闲置,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村支两委急缺人手。
思来想去,她决定回到村里担任综合服务岗位工作。
2017年,不到30岁的唐银玲任石宝寺村民政社保岗兼任扶贫专干,开始挨家挨户了解村民所需,帮助村子发展。
2021年3月到石宝寺村担任党总支书记时,唐银玲刚刚过完她的32岁生日不久。
“一个女娃娃,凭什么带着村子发展?”不少老同志都讲出了担忧,上任的第一天,村民在村办公室见到“小唐”,完全没把她和新上任的村党总支书记划上等号。
唐银玲经过一个月的“摸底”,了解到村民最急迫的需求是装上路灯。她就带着工作队经过半年时间,为7公里的村道安上了200多盏路灯。
点亮村道后,村民们时常在夜间散步时聊起她:“这个女娃娃还是得行!”
整治农田 助力机械化作业
石宝寺村村民黄顺友去年榨了200多斤菜籽油,还给住在永川城里的几家亲戚一家送上了一大桶,谈起这事儿,黄顺友笑着说:“都是通过土地整治新增的3亩多地种出来的,当初村里让我整,我还闹情绪呢,现在看来改地改对了!”
石宝寺村属于丘陵地形,地块分散,加上缺少劳动力,一直以来农业效益都不高。
看到不少村民劳作一年也没多少收益,唐银玲很是心痛。
于是唐银玲和村委班子决定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把土地变成良田,将“小田”拼成“大田”,让农机下田,让村民省钱省力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可一听说要动自己的土地,大伙儿都不愿意了。
“要整改这么久,我们挣得到啥子钱?给我改小了怎么办!”
“你个女娃娃年轻,根本不懂种田!”
大半个月挨家挨户讲道理、算收益,村民们却始终不肯松口。
“你自己种地除去成本也赚不到多少,但是整改之后不但有流转费,还可以通过务工和收益分红,算一下还是划得来。”唐银玲没有放弃,而是发动村里的党员带头“打个样”。
终于,周家嘴村民小组党员陈德高松了口,改造后,陈德高的3亩土地不仅汇聚成一块大田,还配套建设了生产道路和灌排渠道等基础设施。
看到规整的田地和现代化的种植方式,这下村民们主动支持起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如今,石宝寺村已累积建设高标准农田4300亩。
“稻”路飘香,越来越多人回来了
一次外出考察,唐银玲发现市面上生态有机大米能卖到4-5元/斤,她在心里盘算起来:能不能让石宝寺村也种高品质大米卖个好价钱?
说干就干。从2020年起,石宝寺村在仙龙镇第一个开展稻渔稻虾综合种养试点,第一年就收获1100斤生态大米,这些大米通过电商平台卖向了上海等发达地区。
如今,石宝寺村党总支领办的合作社共开展稻渔综合种养350亩。党员种植大户刘连友自己实施稻渔综合种养127亩,水田里鱼稻共生,田坎上栽种着优质柑橘、番茄、红橙,四周又栽满了栀子花。
看着产业逐渐发展,唐银玲又动起了心思,村上的党员全出动,邀请“在外能人”回乡“开个会”,议题就一个“如何让家乡老百姓富起来?”
这招很奏效,唐银玲先后引回5名返乡创业人士。
村民张哲琼在2022年返乡开办石宝山庄经营特色果园和农家乐,年收入10万余元。68岁的刘连友在2021年也返回村子,投资建起了稻鱼特色产业基地。
如今,石宝寺村3000余亩水稻长势正好,种植大户刘连友稻田四周栀子花飘香,一幅和美田园风光展现在眼前……
“有事找唐书记。”唐银玲觉得这句话是对她工作的最高赞誉。
“现在村子产业发展起来了,很多年轻人也愿意回到乡村闯出一片天地,我要继续扎根在乡土,让农村成为更多人向往的地方!”唐银玲说。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307/t20230705_1212290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