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近年来,青岛市通过顶格推动、要素统筹、改革创新和典型引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6月21日,青岛市召开“乡村振兴在行动”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乡村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情况。
“五大行动”赋能产业振兴先行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青岛市始终牵牢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实施“五大行动”,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建设。
“经实打测产,该地块小麦亩产达到837.2公斤!”6月19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小麦测产专家组对青岛市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核心基地——青岛青农种子产销专业合作社小麦—玉米“超吨半粮”高产示范田的小麦进行了实打测产。这是自2022年创出823.2公斤的小麦高产攻关最高单产纪录后,再次刷新青岛纪录。
为保障粮食稳产增产,今年以来,青岛市实施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建设行动,配套制定19条推进措施,目前已建成7个万亩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辐射30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主粮作物基本达到“吨粮”水平。
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是青岛市对标全国全省一流,高质量打造齐鲁样板青岛典型的具体路径。而一批投资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优质农业大项目,则是高质量项目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的关键。“今明两年,全市共开工建设过亿元农业大项目80个,计划总投资688亿元,年度总投资156亿元。”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袁瑞先介绍,青岛市实施产业链和大项目建设行动,以大项目带动产业大升级。其中,总投资18亿美元、占地1790亩的益海嘉里食品产业园,是青岛市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外资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占地1000亩的上合绿色农产品博览中心,将建成国家级绿色香辛料交易市场。
青岛市通过实施种业强农、数字强农“双强行动”、改革激发产业活力行动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乡村产业蝶变升级带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培育文明新风尚聚力为民惠民
6月22日,平度市云山镇各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端午敬老主题活动,志愿者为老人们送上了亲手包的粽子,并为他们理发、打扫卫生,用一句句贴心话和一件件暖心事弘扬尊老、爱老、敬老、孝老文化。
为乡风文明提“神”,为乡村振兴聚“气”。青岛市在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又延伸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家庭站、特色站点等4000余个,实现了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同时,做实做细“五为”暖心志愿服务,自2022年以来共开展活动3.6万余次,受众170万余人次,帮助群众解决难题12.1万余个。
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动乡村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同时,青岛市坚持满足文化需求和增强精神力量相统一,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推进优势资源下沉,培育农村文艺人才和文化骨干1.2万人次,培养和扶持农村文化队伍8000余支,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人才队伍支撑。
传承非遗文化,加大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是青岛市乡村文化振兴的又一有力举措。通过打造“看得见、尝得到、摸得着、能体验、可带走”的非遗盛宴,既为群众提供了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又为乡村文旅融合产业发展蹚出一条新路。像“洪兰脂渣”传承人高宗飞,正是采取“非遗+车间”的模式,让当地部分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给他们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
在做强乡村文化产业方面,青岛市倾力打造“山东手造青岛有礼”文化品牌,在挖掘产品资源、培育特色产业、搭建交流平台和开展宣传推介等方面全面发力,推动手造产业规模化、品牌化,草编、刺绣和发制品等多个手造产业门类已初具规模。
青岛市将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乡风民俗醇化、营造浓厚乡村振兴氛围等方面持续发力,坚持乡村文化振兴凝心铸魂,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提档升级,为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良好社会环境。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xwzx/mtjj/202306/t20230629_436054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