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振兴,非公经济有担当。6月15日,记者从万州区工商联获悉,万州区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参与“民企兴村”乡村振兴行动,目前已有330家民营企业对接帮扶333个村,累计投资10亿元,3家企业被认定为全市首批“万企兴万村”行动试验项目,为全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赋能。
产业“搭桥”
村民过上好日子
“现在一年的纯收入最少也有2万元,这日子是越过越安逸哟。”近日,郭村镇三根村,青翠葱茏,群山如黛。坐在自家门前,朴实的村民王万荣一边拍着衣服上的菌渣,一边对记者说,满足的笑容在脸上流淌。
王万荣一家生活的改变来自民营企业通过产业“搭桥”,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产业给村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红利”。
三根村是一个位于大山深处、平均海拔700多米的偏僻小山村,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村里产业结构单一,村民大多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让王万荣没想到的是,生活仿佛在一夜之间改变。三年前,经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牵线搭桥,郭村镇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家王建华在三根村投资建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黑杠花菇、香菇、玉木耳和灵芝等菌类基地80多亩,由合作社免费为有需要的农户搭建种植大棚,同时垫付资金提供菌种,经公司集中进行技术培训后,将种植大棚交给村民经营。食用菌收割时,合作社按每公斤8元的保底价收购,村民有了收益后再偿还公司的菌种钱。针对缺劳力的农户,合作社负责雇人代管,收益全部归村民,公司只收回成本。用王建华的话说:“亏的算我的!”
“合作社给我免费建了两个种植大棚,去年我一共种了1200多袋香菇,自己没出一分钱,纯赚了6000多块钱,加上在合作社打工,一年轻轻松松挣2万元。”王万荣眉欢眼笑地说,今年香菇市场行情还不错,保守估计能赚七千多元钱。
截至目前,全区民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累计投资10亿元,实施农业生态产业、观光旅游产业、园林产业、农产品加工制造等特色产业项目200多个,并通过采购、代销、委托加工、农企直通车等形式,帮助更多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企业“嵌入”
家门口就能挣票子
“没想到,这些以前我们不当回事的茶树,现在成了‘摇钱树’!”近日,孙家镇兰草村的茶园里,正在采摘春茶的村民吴家碧说起种植茶叶给自家带来的收益,很是激动。她告诉记者,去年她家光是种茶就收入了3万多元,比起原来种庄稼翻了好几番。平日里,她还帮重庆市渝云峡川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打理茶园基地,每年可以挣近万元工资,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兰草村位于佛印山下,四面环山,平均海拔800米左右,温暖的气候,充足的光照,充沛的水分,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过去,在山高坡陡的兰草村,许多村民收入低微、没有存款。如今,因为重庆市渝云峡川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有机“嵌入”,孙家镇的兰草村、天宝村、快乐村、槐花村茶园建设面积三年翻了两番,面积达5000余亩。仅兰草村茶叶种植户就从最初的87户发展到137户,同时就地解决用工50多人。
为扩大惠农效果,公司还与当地农户签订协议,年终分红,保底收购农户茶叶。每年光是支付给农户劳务、鲜茶叶费用就达到了500余万元。
区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实现民营企业有机“嵌入”乡村,带动更多村民家门口增收,万州区从一年前建立起“6+6+N”分类对接体系:第一个“6”,重点打造武陵镇黄金村、分水镇石碾村、长岭镇安溪村、龙驹镇梧桐村、长滩镇龙泉社区、恒合土家族乡玉都村等6个示范村(社区);第二个“6”:推动建设甘宁镇永胜村、龙沙镇黄金村、余家镇硝水村、白羊镇白羊社区、走马镇龙咀村、罗田镇阳河村等6个重点村(社区);“N”,力争实现民企与全区行政村(涉农社区)对接全覆盖。截至今年5月,全区已有330家民营企业对接帮扶333个村。其中,鲁渝农牧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国家级保种场汶上芦花鸡西南繁育中心项目、重庆市万州区岸蓝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安澜谷”旅游度假村项目、重庆渔乐园水产养殖有限公司500亩稻虾蟹种养项目三家民营企业被认定为全市首批“万企兴万村”行动实验项目。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306/t20230621_1208746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