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时评 > 正文

永州市| 粮食安全有保障振兴乡村谱华章——祁阳市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发展

发布时间:2023-06-23     来源: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初夏时节,三吾田野生机勃发。绿油油的稻田里,禾苗吐穗飘香;果蔬标准化生产基地,各色蔬果应有尽有,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洁美的村庄里,村道两旁绿树成荫,房前屋后花草遍布,主题小游园中,村民们的欢声笑语,穿过院落巷道,飘向希望的田野……

  农业兴则根底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今年以来,祁阳市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落地生根,充分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进粮食生产、特色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农民增收等工作,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党政同责聚合力,粮食生产站新高

  “请各镇(街道办)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迅速将早稻抽穗扬花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发给各包联村联系人,做好宣传并尽快抓好落实。”6月8日,祁阳市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高级农艺师邓远财将《早稻抽穗扬花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发到了全市粮油生产工作群,并叮嘱联点驻村农技干部及时向包联村广泛宣传,深入田间开展指导。

  当前,全市早稻已开始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田间管理的重中之重就是病虫害防治。6月9日,邓远财带着农技人员到梅溪镇鑫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早专晚优”双季稻万亩示范片开展病虫害防治指导。6月10日,他又跑到肖家镇牛头湾村,现场为村民们开展早稻中后期田间管理培训。“农事不等人,田间管理搞不好的话,病虫害防不住,直接影响夏粮丰收。作为一名“三农”干部、科技工作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重大。”站在稻田间,邓远财笃定地说道。为切实抓好早稻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控工作,近段时间来,邓远财放弃双休日,带领农技人员时刻奔走在田间地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图为:祁阳市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专家在白水镇指导田间管理

  

  今年春耕以来,祁阳市发展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7.4万亩、总产56万吨的总目标,大力强化“四引四融”,将政治引领融入发展责任,将政策引路融入社会服务,将秧苗引育融入抛荒治理,将示范引导融入集成技术,打出了一整套保障粮食安全的组合拳。截至6月18日,全市已落实各项涉农补贴资金3亿元以上,推动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达7.8万余亩。早稻集中育秧全市实现了每个镇有一个育秧工厂,每个村有一个专业化集中育供秧基地,集中育秧可插大田达31万亩,有效整治抛荒耕地面积2360多亩;创建万、千、百“早专晚优”双季稻示范片60个,示范面积达6.8万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以上。同时,为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市农业农村部门组建了22个粮食生产工作组,共发放各类技术资料3.2万份,举行田间课堂等各类培训2800多场次,调配各类农机6000多台(套),为全市粮食生产夺取20连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科技保障。目前,全市39万亩早稻长势良好,夏粮生产丰收在望。

  

  图为:祁阳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正在开展测土配肥工作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作为全省人口大县、农业大县,近年来,祁阳始终保持“大县(市)要有大担当、大县(市)要有大作为”的大局观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完善耕地保护体制机制,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扛稳保障粮食安全政治重任。祁阳市制定下发了《祁阳耕地保护与质量管理办法》《祁阳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祁阳市治理耕地抛荒十条措施》等重要文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行为,用“长牙齿”的硬举措不断提升镇村保护耕地的主体意识和责任,全力筑牢农业发展根基,推动产业持续增效。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3条控制线,按照“划优、划足、划实”的要求,全市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71.35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2.51万亩,并建立了“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动态监控体系,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耕地保护监管网络,有力确保了全市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一亩不少,新增耕地“一亩不假”。深入实施耕地质量与保护提升工程,全市共设置耕地质量监测点100个,定期对监测点(土壤)进行采样分析,制定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年均应用测土配方施肥达190万亩,推广秸秆腐熟还田技术120万亩,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35万亩,发展冬种绿肥20万亩,推进世行贷款农田污染综合管理项目,治理改善重金属污染田块5300亩。以投融资创新为突破,积极探索“先流转、后建设”和“小丘改大丘”土地平整示范,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6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27.05万亩,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相融合与集成应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正在全市加快形成。2022年,全市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站稳55万吨的高位台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祁阳力量”。

  上下同心兴产业,乡村振兴“加速跑”

  时下,正是豆角的采摘旺季,在祁阳市八宝镇和平村杨希家庭农场豆角标准化种植基地,种植大户杨希夫妇正带领村民们忙着采摘、整理打梱、装车发运,脸颊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从5月下旬开始,基地里的豆角就陆续进入采收期,可以持续到7月中下旬,亩产能达到3000公斤。”杨希介绍道,他在和平村流转了300多亩土地用于发展蔬菜产业,种植的蔬菜主要有豆角、槟榔芋、菜心、白菜等,亩均收入达4000元以上,每年发放基地用工人员工资达60万元。

  在白水镇狮子村恒毅生态种养家庭农场杨梅种植基地,一粒粒红彤彤的杨梅果点缀在绿叶当中,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让人垂涎欲滴。“基地面积有300多亩,每年的采摘期在6月初到6月中旬,产量达到2.5万公斤左右。由于我们种植的杨梅品种以台湾杨梅、乌梅为主,加之采取纯生态种养方式,果实不仅个头大,而且果核小、果汁多,酸甜爽口,前来采摘体验的游客络绎不绝。”基地负责人黄太平开心地说道,目前杨梅每公斤卖40元,线上线下每天销量上千斤。

  在祁阳,像杨希、黄太平这样发展特色种养的家庭农场共有5725个,农民专业化合作社1293个。这些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做优做强做大农业特色产业,引领当地群众走上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图为:祁阳市茅竹镇三家村德辉现代农业产业园一角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近年来,祁阳市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立足资源优势,聚焦打造湘南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基地,创新发展模式,全面落实“人、地、钱”等要素保障,大力推进市场主体“培优倍增”行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形成了以优质稻、油茶、水果、蔬菜、茶叶、畜禽养殖等6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打造了大村甸粮油小镇、观音滩贡油小镇、潘市古韵小镇、肖家茶叶小镇、下马渡花卉小镇、文明铺姜芋小镇、文富市边贸小镇等特色小镇,助推竹山祁剧、三家休闲、小江果蔬、宝旺白茶、陶铸故里等一批全国、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村成为网红打卡地,为带动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促进增收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2022年,祁阳市种植蔬菜面积43万亩,总产量达到87.87万吨;种植油菜35万亩、油茶62万亩,油料产量达4.98万吨;种植水果面积有25万亩、茶叶3万多亩;出栏生猪100.3万头、牛1.6万头、羊9.29万头,禽蛋产量达2.04万吨。536个涉农村社薄弱村全部清零,涌现了椒山社区、百花社区等一批10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并获批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下一步,祁阳市将全面对标对表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25项评估指标和38项监测指标,补短板、扬优势,夯实举措、接续奋进,确保高质量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祁阳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詹国平说道。

  

  干群共建乡村美文明乡风铸精魂

  6月13日,观音滩镇团胜村村民于小军一大早就提着收集的塑料瓶、废纸品等来到村里开办的绿色超市里,经工作人员称重后,共获得了150积分,于小军当即用积分在超市兑换了1包洗衣粉和1块香皂。

  “自从村里办起了绿色超市,大家都养成了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自觉做好垃圾分类收集,然后拿到绿色超市进行积分兑换。”于小军开心地告诉我们,去年一年下来,他用积分在绿色超市一共兑换了1000多元的生活日用品,家里节省了一笔不少的开支,同时也让自己曾经杂乱无章的房前屋后、室内室外变得井井有条。

  “绿色超市不仅‘兑来了’乡亲们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也‘兑来了’咱们乡村人居环境的‘洁、绿、净、美’”⠼/span>谈起村里的环境变化,团胜村党支部书记雷小元欣然介绍道,为提升全村人居环境,该村结合开办绿色超市,将门前“三包”、垃圾收运、美丽乡村等有关规定全面纳入《村规民约》的相关条款,同时聘用了9名专职保洁员,按照“定人、定时、定片区”村级上门收运体系,做好生活垃圾收集服务和垃圾分类指导工作,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垃圾分类治理的新路径。

  风吹茶树万象新,展现乡村新画卷。团胜村的华丽蝶变,是祁阳乡村巨变的真实写照。近年来,祁阳市委、市政府按照“一区先行、百村示范、全域推进”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加大投入、多方参与的原则,高端谋划、高频调度、高位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入推行“多规合一”村庄规划、“一约四制”制度上墙、“门前三包”责任落实、“两次四分法”垃圾分类等工作法,突出开展“四清四建四创”活动,全市累计拆除农村危房空心房730万平方米,改水9.8万户,建成农户卫生厕所17.58万户,清运积存垃圾20多万吨,安装路灯52450盏。建设小游园210个,乡村营造林26.2万亩,集中建房点25个,建制镇风貌改造4个;率先实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成了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大村甸水厂,从根本上解决了北五镇近29万人安全饮水难题;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运行模式,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80%以上的生活垃圾收集到海螺水泥窑协同生产线处理。积极推动高标准农田、县域特色小镇、村民集中建房等项目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打造了龙溪村、三家村、板桥村等一批样板村,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span>

  

  “这棵千年古樟周围以前是一排排旱厕,通过农村改厕,如今这里建起了古樟小游园,既保护了千年古樟树,又美化院落环境,每天慕名而来的游客特别多,家园变成了公园,生活在这里,感觉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在茅竹镇富联村,村民蒋满华指着“千年古樟”小游园感慨地说道。

  

  图为:七里桥镇丁庙湾村村民集中建房点

  

  打造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以美丽“塑形”,更要以精神“铸魂”。近年来,祁阳市坚持把涵育文明乡风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美丽庭院”“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户”“示范户”“好媳妇、好婆婆”等优秀典型评选活动,着力培育良好家风。同时,充分依托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爱心超市等平台,引导村民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时代新风,努力让广袤乡村在实现“物”的现代化的同时,实现“人”的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让乡村振兴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现在我们村不管谁家做事,都按红白喜事章程来办,不用撑面子大摆酒席,既省心又省钱。”在七里桥镇丁庙湾村,村民陈得生满心欢喜地对我们说道。2022年他拆除旧土砖房,建起了“小洋楼”。2023年年初乔迁之宴,他只邀请了家中亲戚简单摆了两桌。宴席上,大家以茶代酒,互致祝福,“小洋楼”里不仅充满了吉祥和欢乐的气氛,也洋溢着文明节俭的新风尚。

  如今的祁阳,粮食连年丰收,四季瓜果飘香,群众腰包越来越鼓,村庄越来越美。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宏伟愿景如同一颗颗“希望种子”,在古老的三吾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释放出乡村振兴的无限魅力。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

  

  

  


原文链接:http://agri.hunan.gov.cn/agri/xxgk/gzdt/sxdt_1/202306/t20230620_2938020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