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资讯 > 正文

2021年农业市场与信息化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21-06-01     来源:      作者:    

  一、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工程,加快“吉字号”品牌体系优化升级

  坚持品牌强农战略,实施品牌建设工程,出台《吉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以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企业品牌为支撑、产品品牌为基础的农业品牌体系。突出吉林大米、吉林玉米、吉林杂粮杂豆、长白山人参、长白山食用菌、吉林优质畜产品、吉林梅花鹿、休闲旅游农业、长白山椴树蜜9大系列品牌创建,提升吉林农产品品牌整体形象。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完善安全标准体系。线上线下创新品牌营销模式,探索“互联网+”品牌宣传新途径,利用展会平台,加强农产品宣传推介,有效推动产销对接,带动全省特别是带动脱贫地区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去”,不断提升我省品牌农产品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及市场竞争力。拟举办第二十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筹备参加中国四川农博会、举办第五届吉林省优质特色农产品(浙江)宣传周活动、参加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分别在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开展吉林省优质特色农产品产需对接、宣传推介系列活动。

  二、持续抓好农业对口交流合作,务实推进农业多领域合作向纵深发展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全方位对口合作、多层次战略合作、紧密型专业合作、前瞻新共建合作、开放性国际合作等五个合作部署,有效学习借鉴合作省(区、市)的发展模式,把合作省(区、市)工商资本吸引进来,围绕双方签署的农业合作协议,突出项目合作重点,巩固前期合作成果,采取落实合作对接机制,加强交流培训,深化产销协作,开展省际间良种合作及参展办展等手段,促进合作项目落地实施,务实深入推进农业多领域合作。

  三、统筹做好农业统计调查工作,加强市场价格监测预警

  强化农业基点调查县工作,拓宽统计工作信息来源渠道,确保统计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做好全年农作物播种意向调查、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预计和秋收作物产量预计、成本收益分析、新粮价格监测等统计分析工作。做好分县农业农村经济基础资料、蔬菜价格周、生猪价格等数据统计以及大豆生产全链条数据采集工作。加强统计数据分析工作,完成主要粮食作物价格分析工作,发布新粮格周监测信息、蔬菜价格监测统计分析报告及生猪屠宰量和价格周监测信息等,强化市场信息引导,为政府决策管理的提供支撑,引导农民生产与销售。

  四、坚持“农有、农用、农享”的原则,加快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

  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关于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的通知》安排部署,全面启动2021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仓储设施建设,聚焦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脱贫县,选择产业重点县(市、区),重点围绕蔬菜、水果是,兼顾地方优势行色品种开展设施建设。主要建设通风贮藏库、机械冷库、气调贮藏库、预冷及配套设施设备。支持对象为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脱贫县不受等级限制)、以及已登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先后补方式,按照不超过建设设施总造价的30%进行补贴,脱贫县不高于40%,单个主体补贴规模不超过100万元。对每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整县推进试点县给予重点补奖,下一年度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再适当安排奖励资金继续支持。

  五、畅通产销渠道,积极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工作

  指导试点县聚焦优质特色农产品,依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跨部门积极推进。突出农产品生产、标准、物流、网络销售“四大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益农信息社等现有工作基础,构建优质特色农产品网络展销平台,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带动吉林特色农产品出村进城更为便捷、顺畅、高效,提高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抓好试点县经验总结工作,摸索建设与运行可复制模式,推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2022年全省展开。

  六、突出抓好特优区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的提质增效

  按照突出重点、填平补齐、均衡推进的原则,重点建设和完善“三大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现代化加工基地、现代化仓储物流基地)、“三大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和“一个机制”(建设和运行机制),立足区位资源优势、农耕文化传承和产品特色,构建产业链条相对完整、市场主体利益共享、市场竞争能力强的特优区。加强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积极发挥政府、第三方、企业各方作用,建立准入授权、质量追溯、营销、监管保护与退出闭环管理机制,推动特优区建设提质增效。

  七、以信息化为引领,大力发展数字农业

  积极推进与中国科学院、神州数码公司等单位合作,研究编制全省智慧农业融合发展规划,谋划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和项目。在现有建设基础上,利用好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和引导作用,共同谋划智慧农业项目,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智慧农业,加强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和农业大数据融合。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智慧云平台、耕地质量监测平台、黑土地保护监管平台、玉米水稻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和梅花鹿人参食用菌单品大数据平台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广应用步伐,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监测监管能力。在全省县域推广长春市双阳区数字农业农村试点建设成果,全面应用“建设、运营、服务——双阳模式”,加大在生产经营、产销衔接、金融服务、乡村治理等方面数字化应用,助力乡村振兴。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进度,实现益农信息社行政村全覆盖,充分发挥“三农”服务基础站点和防疫抗役“观察哨”的作用。增强信息与网络安全意识,落实信息和网络安全制度措施,强化信息和网络日常监督检查力度,提升信息和网络安全水平。

  八、创新活动内容形式,组织好中国农民丰收节

  坚持“统筹协调、节俭办节”原则,搭建双创大赛、产业融合及“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等平台,为广大农民、特别是为青年农民搭建风采展示、干事创业的舞台,营造农民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电商促销助丰收的浓厚节日氛围,进一步挖掘各地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弘扬悠久厚重的农耕文化,展示建党100周年以来农村、农业、农民改革发展的巨大变化,把“农民丰收节”办成农民的嘉年华、农民的欢乐节、丰收的成果展、文化的大舞台,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推动农民丰收节深入人心,化风成俗。


http://agri.jl.gov.cn/xdny/scyxx/202105/t20210507_8058488.html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