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绿食发〔2023〕21号
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长春新区、梅河口市,各县(市、区)绿色食品工作机构及相关单位:
6月中旬,我省正处于黑木耳生产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提升我省绿色优质黑木耳经营主体标准化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提高我省绿色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在我省秋耳接种前期,发布吉林省绿色优质黑木耳标准化生产春耕技术指导意见,作为我省绿色优质黑木耳生产的技术支撑。
一、产地环境
生产基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202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的要求。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通风良好、水源充足、环境清洁的地方。主辅料应来自安全生产农区,要求洁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不应使用来源于污染环境或污染区域的原料。
二、菌种及质量要求
(一)菌种选择
菌种应从具相应资质的单位购买,质量应符合GB 19169-2003《黑木耳菌种》的要求,要求种性稳定、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
(二)菌种生产及质量要求
黑木耳生产菌种可采用固体菌种或液体菌种。
固体菌种生产应符合NY/T 528-2010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的规定。原种可采用枝条种或木屑麦麸混合菌种。母种、原种培养基配方见附录1,用于生产的菌种必须种性纯正、外观洁白、菌丝生长健旺、无病虫害。
液体菌种生产按照揺瓶培养和发酵罐深层培养两个阶段进行,培养基配方见附录1。揺瓶菌种要求菌种外观澄清透明不浑浊,无杂菌、无异味;菌丝体密集、均匀悬浮于液体中不分层,菌丝体湿重8g/L以上。发酵罐深层培养菌种要求菌液粘度高,无异味;菌丝体稠密,菌球均匀悬浮于液体中,静置基本不分层;显微镜下可见菌丝分枝密度高、有隔膜,有锁状联合,无杂菌,菌丝体湿重10g/L以上,pH为5.0-6.0。
三、生产工艺流程
备料→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管理→出耳管理→采收。
(一)基质配方
根据黑木耳对营养和酸碱度的需求进行科学配比,可采用附录2中的推荐配方。
(二)拌料
按照配方称量各种培养料,先把辅料拌匀后再与主料充分混匀,栽培基质含水量应控制在55%-60%范围内。木屑等主料需提前用水预湿闷堆处理。
拌料区地面、墙壁清洁无杂物,地面无积水,包装废弃物、垃圾应及时清理。
(三)装袋
1、栽培袋选用
短袋宜选用16cm-17cm×35cm-38cm×0.0045cm-0.005cm的栽培袋,每袋装料量1350g-1500g;长袋宜选用14.5cm-16cm×53cm-55cm×0.0045cm-0.005cm栽培袋,每袋装料量1450g-1600g。常压灭菌采用聚乙烯栽培袋,高压灭菌采用聚丙烯栽培袋。
2、装袋
使用黑木耳专用装袋机进行装袋,要求料袋紧实,袋无破损,封口后将料袋排放于周转框内。装袋结束后,及时清理装袋机轨道和地面上的料屑及破损栽培袋。
(四)灭菌
1、常压灭菌
将菌棒移入常压蒸汽设备中,要求在4h-6h内温度达到100℃,短袋保持10h-12h;长袋保持16h-18h,灭菌结束后降温至50℃-60℃后取出菌棒。
2、高压灭菌
将菌棒移入高压蒸汽灭菌设备中,当温度达到121℃-125℃后,维持2.5h-4h,灭菌结束后自然冷却,待压力降至0,温度降至50℃-60℃,打开灭菌锅门取出菌棒。
(五)冷却
冷却室应事先进行清洁和除尘处理。待菌棒温度降至40℃-50℃时移入冷却室,洁净冷却至28℃以下。
(六)接种
接种室、接种工具等在使用前应进行洁净和消毒处理。接种过程要严格无菌操作,接种结束后及时清理接种室。
(七)发菌管理
1、菌丝培养
发菌室要求洁净无尘、通风良好、干燥避光。
将接种后的菌棒移入发菌室培养,接种第5d后开始通风,并逐渐加大通风量,同时检查杂菌,发现污染菌棒及时移除,并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发菌前10d发菌室温度应控制在28-30℃,第11d-20d温度控制在24±2℃,发菌后期温度降至20±2℃。
2、后期培养
菌丝长满袋后,将温度控制在18-22℃,根据品种的不同再进行不同时长的后熟培养,早熟品种需7d-10d,中熟品种需11d-15d,晚熟品种需16d-25d。
(八)出耳管理
1、刺孔
当菌棒达到生理成熟后,用刺孔机对菌棒进行刺孔,孔径0.45cm-0.6cm、孔深0.5cm-0.7cm,短袋刺孔数量为220个-240个,长袋刺孔数量为260个-280个,刺孔时间宜选择在晴天早晚或阴天。
2、催耳
采取室外催耳方式,菌棒刺孔后暗光培养2d-3d。3d后,温度控制在15-22℃、散射光照射,空气相对湿度85%-90%,持续5d-7d,孔眼菌丝变白或出现原基即可进行出耳管理。
(九)出耳模式
1、棚式吊袋
在棚内吊杆上,系两根细尼龙绳或按品字形系紧三根尼龙绳,每组尼龙绳可吊6袋-8袋,袋与袋采用铁丝钩或三角片托盘进行固定,距离约0.10m,相邻两组距离0.25m-0.30m。棚内配备喷水设施。
2、露地摆放
场地应选则通风良好、阳光充足、地势平缓、排水良好的地方。平整作畦,畦高9cm-10cm,宽1.3m-1.5m,长度不限,畦床中间安装喷水设施,畦面上铺有薄膜,防止杂草生长或耳片溅上泥土影响产品品质。
短棒可直立摆放在畦床薄膜上,菌棒间隔10cm-15cm。长袋排场需在畦床上搭建高30cm-35cm,行距40cm-50cm的支架,菌棒与地面成60℃-70℃斜靠在支架上均匀排布,间距10cm-15cm。
(十)耳场管理
1、幼耳期管理
露天栽培模式,原基形成期白天温度达到12℃-15℃时开始喷水,每次5min-10min,保持地面湿润;随耳片的长大,加大喷水量。大棚内吊袋模式宜全天通风。
2、成耳期管理
露天栽培模式,成耳期应加大喷水量,每次喷水10min-15min,使耳片充分舒展,将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成耳期晒床3-5次,每次2d-3d,创造“干干湿湿”的出耳环境,耳片收缩干燥1d-2d后,重新喷水至耳片舒展,重复管理直至采收。大棚内吊袋模式宜全天通风。
(十一)采收和晾晒
1、采收
按商品等级规格要求适时采收。采收选择晴好天气,采收前24h停止喷水。每茬采收后适当停止喷水,待菌丝充分恢复,再次喷水进入下一潮的出耳管理。
2、晾晒
采收后的木耳应立即清除杂质,并在平整的晒耳床面上进行晾晒,雨天遮雨。
四、病虫害防治
(一)防治原则
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用以健康栽培与物理防治为主、生态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二)主要病虫害
1、主要病害:木霉、绿霉、流耳病等。
2、主要虫害:菌蚊、螨虫、线虫、果蝇、跳虫等。
(三)防治方法
1、健康栽培
(1)选用抗病抗逆强的黑木耳菌种,用于生产的菌种必须健壮、适龄且无病虫杂菌污染;
(2)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以及品种特性合理安排生产季节;
(3)严把培养原料质量、配制、灭菌关,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接种;
(4)发菌及出耳场地应保持清洁卫生。
2、物理防治
(1)用粘虫板、诱虫灯、黑光灯诱杀害虫;
(2)排场周围挖深为50cm的环形水沟防病虫迁入;
(3)人工捕捉害虫,及时摘除病耳。
3、生态治理
(1)接种室、发菌室、出耳场地使用前应严格消毒,消毒剂及其使用方法参考附录3;
(2)出耳期、采摘期和储存期,禁止使用任何农药。
五、生产废弃物处理
(一)废弃生产物料的处理
破损包装材料、废弃周转框、菌棒脱袋处理后的塑料袋等,应集中回收处理,不可随意丢弃造成环境污染。
(二)菌渣的无害化处理
菌袋分离后的菌渣废弃物,可用作其他食用菌或农作物栽培基质、肥料或燃料等进行资源化利用。
六、贮存和运输
常温贮存,贮存场所应干燥、清洁,避免阳光直射。运输时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运输中应有防晒、防潮、防雨、防杂菌污染的措施。
七、生产档案
建立黑木耳生产档案,明确地记录环境清洁卫生条件、各类生产投入品的采购及使用、生产管理过程、病虫害防治和生产废弃物处理等各个生产环节。
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
2023年6月20日
附录1
菌种生产培养基配方
配方类型 | 组成 |
母种培养基配方 | 土豆200 g,葡萄糖30 g,蛋白胨5 g,KH2PO4 3 g,琼脂20 g,纯净水1000 mL。 |
原种培养基配方 | 木屑78%,麦麸20%,石膏1%,白糖1%。 |
枝条种培养基配方 | 枝条(清水浸泡24 h以上)90%,木屑8%,麦麸2%。 |
液体揺瓶培养基配方 | 土豆200 g,葡萄糖20 g,蛋白胨3 g,KH2PO4 1 g,MgSO4•7 H2O 0.5 g,纯净水1000 mL。 |
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配方 | 蔗糖0.875%,葡萄糖0.875%,淀粉0.31%,麸皮0.25%,KH2PO4 0.125%,M gSO4•7 H2O 0.0125%,豆粉0.125%(煮15 min后过滤),酵母膏0.05%,维生素B1 5 mg/L,消泡剂0.015%。 |
附录2
绿色优质食品黑木耳生产栽培基质推荐配方
配方名称 | 成分 |
配方1 | 木屑83%,黄豆粉3%,稻糠12%,石灰1%,石膏1%,含水量55% ~ 60%,pH自然。 |
配方2 | 木屑86%,黄豆粉2%,麦麸10%,石灰1%,石膏1%,含水量55% ~ 60%,pH自然。 |
配方3 | 木屑88%,麦麸11%,石灰1%,含水量55% ~ 58%,pH自然。 |
附录3
接种、培养及出耳环境消毒常用药品
消毒剂 | 浓度及使用方法 | 使用场所 | 防治用途 |
漂白粉 | 1%,现用现配,喷雾 | 接种室、发菌室使用前消毒 | 防虫、防菌 |
酒精 | 70% ~ 75%涂擦 | 接种工具、接种台、菌种外包装、接种人员的手等 | 防虫、防菌 |
高锰酸钾 | 0.1 ~ 0.2%水溶液浸泡、喷雾 | 器具表面消毒 | 防菌 |
新洁尔灭 | 0.25%水溶液涂擦或浸泡 | 皮肤和不耐热器皿表面的消毒 | 防菌 |
二氧化氯消毒剂(必洁仕) | 1% ~ 7%水溶液消毒、喷雾 | 器械表面消毒、空间消毒 | 防菌 |
石灰水 | 3% ~ 5%水溶液喷洒 | 出耳场地 | 防虫、防菌 |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dny/ncpzl/202306/t20230620_872676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