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促村,带动村强民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中,诏安县提交了一份以产业引领全面振兴的优秀答卷。近年来,诏安县通过开展“万企兴万村”“百企帮百村”“同心121”等系列行动,扎实推动村企共建,走出一条村与企业互为依托,以强带弱、以企带村、以工促农、共谋发展的康庄大道。
西梧蝶变新农村
玛塔 带走腥臭味
沿着西梧村的妈祖休闲文化公园的山坡拾级而上,只见几棵百年榕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绿化带中,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微风轻拂,树叶被吹得“沙沙”作响,仿佛奏响春的乐章。村落里,一排排闽南特色乡村别墅格外亮眼,道路宽敞整洁,一幅富美新农村的图景。
西梧村水产养殖鸟瞰图
西梧村位于诏安县四都镇南部,是一座依山傍海的沿海村庄。在2014年之前,西梧村是诏安县出了名的后进村,一句俚语“西梧路颠、西梧水咸、西梧人人嫌”,道出了当时西梧村的贫穷与落后。
10年间,从一个“路颠水咸人人嫌”的后进村到“山清水秀人人夸”的致富村,西梧村是如何打这场“翻身仗”的?
“以前,村里房前屋后、水沟里都是生蚝壳,生蚝壳不仅会散发臭味,还会吸引蚊虫、苍蝇,人还没到村口就能闻到腥臭味。”谈起西梧村的过往,党支部书记吴志雄直摇头。
改变是从西梧村与福建玛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联姻”开始的。
玛塔公司落户后,西梧村与公司立足滨海渔村特色,积极挖掘优势资源,整合村内废弃房屋、空闲土地发展特色项目,形成了牡蛎加工、渔业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体系。
“玛塔公司进驻后,首先改变的是村庄的环境。”吴志雄说,村民取完牡蛎肉之后的牡蛎壳没有使用价值,长期堆积在村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也制约了牡蛎产业的发展。企业进驻后,新建了牡蛎加工中心,并负责处理以往堆积在村里的废弃牡蛎壳。村支部制定村规民约,要求全村牡蛎必须集中在加工中心加工,废弃牡蛎壳由村民运到玛塔公司。
“玛塔公司将牡蛎壳进行加工,制作成土壤改良剂,实现变废为宝。”吴志雄介绍,村里不再有牡蛎小作坊,牡蛎壳的堆放问题也解决了,环境得到了改善。同时,西梧村还在全县率先建立村级污水处理站,实现“雨污分流”;生活垃圾实行分类、定点堆放、清运,实现生活垃圾不入海;修复2座土楼、拆除危旧房,建设西梧休闲公园及公厕,村庄越来越宜居。
西梧村民收获牡蛎
“村支部还通过收回长期被侵占的4800亩滩涂地、1280亩虾池并进行公开招投标,十年租金共为村集体创收3775万元。”吴志雄介绍,通过对滩涂、虾池进行升级改造,引进泥蚶、花蛤、美国蚶等品种,特别是培育西梧越冬鱼苗“赤嘴孟”,鱼苗远销海内外,大大提升经济效益。
玛塔公司还健全牡蛎产业全产业链条,进一步打通产业发展销售渠道,实现三产融合、协同发展。同时,还带动村民科学养殖,提高生蚝品质和产量,提高村民收入。
短短几年间,西梧村从贫穷落后的后进村蝶变为一个村强民富的和美村庄,全村总产值从3000万元提升到1.38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0元提升到408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6800元提高到3.5万元。西梧村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文明村”“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十个典型示范村”“全省乡村振兴试点村”等荣誉称号。
引茶旅 融合“活水”
浇灌乡村振兴之花
从古香古色的迎宾牌坊下穿过,走进司下村,远处群山如黛,路旁绿树成荫。许多游客们在富硒产业园的花海中漫步、拍照,农家乐里饭菜飘香,茶山小道上嬉笑声不断……
司下村地处诏安县霞葛镇西南部,三面环山,是革命老区村。曾经的司下村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土地贫瘠,经济发展滞后,村民纷纷外出打工。
而如今,这座村庄早已甩掉了昔日“后进薄弱村”的帽子,坐拥“省级美丽乡村”“省级金牌旅游乡村”等多张名片。这一蜕变还得从“茶”说起。
司下村农家乐引来许多游客
2017年,司下村乘着诏安县政府扶持八仙茶产业发展的政策东风,立足富硒土壤优势,将村里的抛荒地建设成富硒八仙茶园;引入福建硒来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后,采取“村企联建”和“支部+公司+基地+茶农”的发展模式,带动周边村民种植茶树1200多亩,村党支部争取资金用于完善茶园基础设施建设,硒来乐公司以茶园为生产基地,为茶农提供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导。
“为增强茶农抵抗市场波动风险能力,硒来乐公司按每斤12元的最低保护价向茶农收购茶青,并以每斤0.2元的标准补助村财收入,用于茶园基础设施日常管护。”司下村党支部书记江子传介绍,如今茶园已完成350亩八仙茶种植,以每亩适中产量2000斤计算,预计达产后可帮助110户茶农每亩年增收1万元左右,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4万元,实现了企业、茶农、村集体三赢的局面。
随着富硒生态观光茶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吸引了广东建饶、平和大溪等周边大批群众前来休闲观光旅游,地处两省三县交界的独特地理优势日益突显,司下村迎来了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机遇。
“我们依托现有富硒生态农业,结合保存完好的传统土楼风貌建筑资源,确立了‘富硒生态观光农业+特色土楼民居体验+研学文化教育基地’的产业发展思路。”江子传介绍,司下村逐步形成了以富硒八仙茶种植和富硒蛋鸡养殖为产业核心,衍生茶园观光、研学基地、农家乐等相关休闲观光产业的富硒生态产业区。
“夜市最热闹时,一天有近万名游客。”江子传介绍,去年村里投资60万元在茶山上建设13个小木屋作为固定摊位出租,打造集娱乐、美食、美景于一体的乡村夜市,并通过土地流转引入第三方企业开展农家乐项目。农家乐与夜市项目的引入,不仅为村民提供就业增收的机会,同时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约12.5万元。
“下一步,司下村将结合传统风貌建筑,以朱顶红产学研基地、月亮桥景区、土楼观光为特色打造土楼民居体验产业带,实现一、三产业链联动发展。”江子传说。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qsnyxxlb/zz/202306/t20230614_6186606.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