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舆情 > 正文

锻造“千里眼”为农业绿色发展瞭望指南——国家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建设综述

发布时间:2023-06-10     来源: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眼下,分布在全国各地的16个国家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试验基地(站)正在火热建设中。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观测试验基地建设”,这是观测试验基地首次被写入其中。早在2020年,农业农村部启动第一批观测试验站建设,河北省曲周县等6个新建观测试验站、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实验站等10个国家农业科学观测试验站入选。

  国家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是以提升绿色生产技术、培育绿色技术产品、开发绿色生产装备、完善绿色标准体系等为重点,打造集观测试验、技术标准、模式孵化、装备开发、监测评价等于一体的农业绿色发展综合试验平台。如今,根据建设方案,3年建设期将至,第一批观测试验站建设进展顺利,为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扎根——

  按照“五有”标准,基础建设基本完善

  近日,淮北平原一派生机。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上观测试验站的试验田内,标有序号的指示牌将试验田一块块分隔开来。指示牌后,50余种五花八门的油菜、小麦品种正蓄力生长。颍上站配套建成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着1800余份沿淮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这些珍贵种质资源每年都要在试验田种植,以保留活体,保证物种多样性,完善生态系统链条。

  颍上站是国家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的缩影。近年来,我国全面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发展水平逐步迈上新台阶。但总的来说,农业绿色发展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科学观测数据支撑较为薄弱,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农业进入3.0时代,核心是通过生物技术和数字技术,将农业生产技术转化到智能装置上来,实现设施和设备智能化,从而以更少的投入、更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更高产量的农业绿色发展目标。

  “建设观测试验基地(站),形成固定观测网络,建立全领域、全覆盖的农业绿色发展固定观测数据平台,为数字农业技术与装备的研发、中试、推广提供有效支撑,加快农业数字技术创新,推动农业智能装备产业化应用,赶上未来农业技术变革的浪潮。”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说。

  依托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第一批观测试验站应运而生,有机构、有人员、有设备、有试验用地、有运行经费保障的“五有”建设标准逐步落实。

  江西丰城观测试验站布设80个固定观测点;上海崇明观测试验站配备监测设备近200套;湖南祁阳观测试验站拥有实验用地765亩……截至目前,第一批观测试验站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办公场所、监测仪器、检测设备等均已基本到位。

  观测试验站从本质上是农业绿色技术研发、转化、推广的一个基础性支撑,是多学科融合、技术集成度高、生长全过程、产业全链条的综合性观测试验基地。具体来讲,观测试验基地主要开展跨区域、多尺度、多要素、全过程的长期固定观测,获得客观、准确、系统的第一手农业绿色发展基础数据,通过各观测试验基地联网协作,同步开展绿色技术创新试验,以凝练的绿色技术标准及模式,孵化一批智能化程度高、市场前景广的绿色技术产品,聚焦绿色发展、绿色科技创新、绿色科技产业化,为国家和地方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数据来源、技术产品和模式输出。

  瞭望——

  打造观测大数据“生产商”,服务技术集成研发

  “我们的站点配备了自动气象站,这是风速风向传感器,可以测平均风速和风向;地下的土壤探头可以测土壤电导率、水分和温度……”近日,在河北省邯郸市曲周观测试验站的安寨分站,中国农业大学学生李美潼为大家讲解观测站的设备,“这里还有实时监控,在总站的可视化大屏或手机软件上就可以随时查看分站情况。”

  循声望去,摄像头、数据线已经把观测站测得的数据悄无声息地从泥土接入“云端”,传入曲周总站的智慧大屏上。走进总站的综合观测中心,眼前的智慧大屏不断跳动着,蓝色曲线时刻描绘9个分站点和总站的农田环境氨气浓度、温度、湿度等数据。

  随着数字技术时代到来,数据已成为第五大生产要素,数据也为观测试验站建设注入“生命脉搏”。“观测试验站的根本任务就是拿到可行可靠的数据。”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在观测试验站建设交流活动上表示,要加快观测试验站建设,开展持续系统的科学观测,构建水土气生废等高度集成的数据资源,让农业科技创新突破有数可依、有据可用。

  观测试验站像一个个“千里眼”,捕捉各类信息,是庞大数据的“生产商”,全面分析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需要用数据来说话。目前,各地根据数字化管理、精准化分析、智能化决策需求,初步建成了国家农业绿色发展数据管理平台,积累形成一批科学可靠的一手数据,通过开展数据分析和转化应用,围绕服务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总结形成一批农业绿色发展技术模式和典型范例。

  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观测试验站试验区的小麦、玉米品质原本不够稳定,绿色高效生产能力不强。齐河站在每个地块布设4至5个观测点,根据庞大的监测数据进行重点研究,总结集成了适于齐河区域内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两熟的绿色提质增效生产技术,最终实现区域内粮食作物生产绿色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

  指南——

  建成绿色技术“中试平台”,探索最佳发展模式

  如果用一个事物来形容观测试验站,那么它与汽车中试平台如出一辙——组装好汽车,在中试平台上测试效果如何。观测试验站则是将各类单项技术集成起来,由点到线及面推广,辐射带动更大区域应用绿色生产技术,统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与稳步高产。

  农业绿色技术从技术研发到推广应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目前更注重从“实验室”到“试验田”的环节,从“试验田”到“大田”的技术检验修正过程仍需完善,这影响了技术模式的积累和成果转化应用。绿色增产增收增效技术正需要这样的多功能、系列化的研发转化推广试验平台。

  “问题在水,症结在田”,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黄河流域河套灌区农牧业发展长久以来面临刚性约束。针对突出问题,杭锦后旗观测试验站研发出绿肥高效利用刈割等技术,开展耐盐作物品种筛选等试验,并把技术搬到了“大田”,试验面积200亩,技术应用面积达1.5万亩,示范区的向日葵平均增产11.8%以上,节本15%以上。可以说,观测试验站扮演了绿色技术的“中试车间”,通过各站点联网协作、生产数据,并同步开展绿色技术创新试验,最终凝练出绿色技术标准及模式,缩短“中试”时间,成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

  绿色转型离不开农业绿色技术的进步,近年来,观测试验站成功创制一批智能化程度高、市场前景广的绿色技术产品,成为绿色技术产品的“孵化器”。

  前不久,位于江西省丰城市的万亩富硒水稻育秧移栽结束,正抓紧农时观测秧苗病虫害情况,依托丰城观测试验站建设的固定观测点,丰城市集成推广了水稻生态绿色高效生产模式;四川双流观测试验站提炼“分散式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广西桂林观测试验站开展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试验,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高于9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这场革命深刻又复杂、长期而伟大,需要科学谋划。国家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将开展长期固定观测,以“绿”字当头,以数据为基,以科技为翼,用绿色观测手段、绿色先进技术研发、绿色智能装备,形成绿色实用模式,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抢占改革浪潮先机!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xxkd/202306/t20230607_6183423.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