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行情 > 正文

永丰实践最大变化“良田种粮”已深入人心

发布时间:2023-05-20     来源: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去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首站就来到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步入稻田看秧苗长势,走进乡村话接续振兴,强调“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今年刚开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明确了新时代“天府粮仓”的“三个阶段建设目标”“‘1531’建设布局”以及“十个方面重点任务”。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近一年来,在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新征程上,全省各地有哪些新举措、新作为?取得了怎样的新成效?即日起,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推出“天府粮仓与我们的担当·一线调查”大型主题报道,多路记者将走进市(州)、深入产粮大县,探访涉农组织,走近“三农”工作者,聚焦蜀乡一线稳粮强农的生动实践。敬请垂注!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延林 罗敏 刘佳 吴东方

  5月,成都平原进入水稻插秧季。在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种粮大户王元威“搭档”90后新型职业农民曾利一起在田间“搞事情”。加装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插秧机,无人驾驶,在田间笔直行径,留下一排排嫩绿的水稻秧苗。“以前插秧需要一人驾驶,一人放秧,现在一个人就能搞定!”王元威对这个节省人力的“田间试验成果”很是满意。

  以科技多种粮、种好粮,让种粮有赚头、有奔头,是永丰村种粮人一直以来追求的。时间拨回到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永丰村视察调研,作出“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的重要指示。为何选择永丰村?

  受益于岷江中游大型水利工程通济堰,上溯到东汉年间至今,充沛的水源保障了永丰村“芒种前满栽满插”的春耕用水,粮食生产条件优越。时至当下,这片“产粮宝地”是全省最早一批开始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的区域。2022年,以其为核心东坡区水稻亩产最高达780.2公斤。

  随着资源的汇聚、人流的涌入,机遇之下,近一年,永丰村走在“天府粮仓”建设的潮头。种粮比较效益低,如何让农民种粮有钱赚,既考验着当地干部决策干事的初心和能力,也关系着能否调动广大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正是立夏时节,繁茂之始,记者走进永丰村,透过深度链接在“天府粮仓”核心区样板打造上的不同群体,以三个不同视角观察永丰村正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驻点工作专班组组长 邹和良:项目干不干 村民说了算

  从东坡城区出发约10公里,随着楼房隐退,从浅丘到平地,直到满眼绿意茫茫到达永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这是东坡区委常委、区总工会主席邹和良几乎每天都要经过的路。

  去年12月底,《眉山市东坡区永丰片区“天府粮仓”核心区建设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以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推进“天府粮仓”建设。为强力推进涉及的各类项目建设和改革事宜,驻点工作专班随即成立,邹和良担任组长。专班办公地就设在永丰村。

  “驻班干,就是驻扎在村里干,以确保路径科学、协同高效推进。”时刻牢记总书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的殷殷嘱托,邹和良说,专班组把“良田种粮”作为统筹各项工作的“指挥棒”。

  耕地保护、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因此,在推进项目中,专班组的总基调是不盲目大干,要慎之又慎,宁愿步子慢一点,也要确保方向正确、路子走对。

  “从全区看,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既有东坡体制支撑,也有太和方式,具体到永丰模式,要系统化推进,必须坚持规划引领,谋定而后动。”邹和良介绍,《规划》从编制到发布,经历了近5个月时间,由中规院(北京)、中科院、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等院士专家团队联合编制,高屋建瓴确保顶层设计的科学性。

  而“良田种粮”四个字看似简单,放到市场发展规律中,其前提是农民有没有钱赚。

  在良田打造上,永丰村实施3340亩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项目,以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进一步让种植户享受高标准农田带来的降本增效益处。在种粮政策上,拿出更多实招硬招,在兑现国家现有补贴基础上,每亩水稻再增加200元补贴。此外,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推广一批成熟的农业保险模式,以解农民种粮的后顾之忧。

  把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到实处的同时,按照《规划》将开展的农文旅功能植入、主体培育和社会化服务、集体经济联合培育等行动,正体现了其以多元渠道补充农民收入的目的所在。

  干部干实事,村民看在眼里。在高标准农田核心区内影响规模化生产的房屋搬迁腾退工作上,对闲置的房屋,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开展有温度的腾退工作,以有偿补偿或是流转给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盘活,还田于民,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的现代化。

  “高标准农田规模化生产,种粮才有得赚,当然支持。”村民周永久说。在当地,总书记嘱托的“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已深入人心,村民都以建“天府粮仓”核心样板区而自豪,人心齐,配合度高。

  “农田姓‘农’,以项目制推进各项建设归根结底,还是要让农民受益,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这才是破题的根本。”邹和良说。

  村党委书记 李雪平:当好村级“田长” 管好自家田

  去年9月起,永丰村党委书记李雪平就有了新的身份──村级“田长”。耕地属农民集体所有,作为村级“田长”自要管好自家田。李雪平带领20名村民组成耕地巡护队,每周开展至少两次巡田。

  5月8日一大早,李雪平骑上电瓶车就去田里转一圈。不仅人巡,他还打开手机上的智慧巡田APP,系统上显示有巡田轨迹,所在位置农田基本情况、性质一目了然。

  依托眉山市发射的10颗卫星建立的“东坡巡田”智慧系统,以太空“天眼”,利用全域航拍高清影像底图、卫片图,对辖区内基本农田、一般耕地、宜耕地块全覆盖监测,以村级副“田长”为基本单位,将每块耕地具体位置和现状印制给最末端“田长”,盯死看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

  “至今没有发现一起非法占地的。”在巡田过程中,李雪平表示,如今乱用、乱占耕地的行为几乎看不到了,“永丰是传统种粮大村,现在良田种粮的意识更强了,‘国之大者’必须坚持。”

  而土地流转后、农闲时节剩余劳动力如何增收?李雪平说,目前正大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只有农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才能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让乡村发展有后劲。

  李雪平介绍,永丰村成立有永丰商贸、永丰科技、永强农旅观光合作社和永丰供销社等,通过开展参观接待、研学游、培训等拓展增收渠道,村集体经济入股,村民参与分红。

  “村集体要发展依靠大家一起干!”李雪平说,正在建设的“丰收里”综合服务中心,设置有供销社、电子商务、数字乡村几个功能分区,由村集体运营,既为农产品销售搭台,还提供了就业岗位,拓宽盈利模式,一举多得。

  2022年村集体收入增至50万元,翻了两番。李雪平干劲十足:“嘿,今年村集体收入预计达80万元,向再翻一倍奔一奔!”

  种粮大户 王元威:相信脚下的土地 坚持科学种粮

  “等九月份割完稻后,再种川芎、泽泻或蔬菜。”王元威在田埂旁盘算着种植计划。这片夹在高速公路和高铁铁轨间的稻田,阡陌纵横,秧苗移栽后温润的水汽混着泥土的清新扑面而来。

  王元威是村里首屈一指的种稻大户。种粮能种出名堂来,王元威说,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也因为遇上了新政策和好年头。

  三十年前,初中毕业的王元威,从父辈手里接过一亩三分地,开始学着起田。二十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发布,王元威看到了机遇,于是来到了岷西永丰村。

  “那时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村子里面到处都是田,但条件很不好,大家种田的积极性也不高,所以我抓住机会承包了很多田,开始进行粮经复合种植。”起初,王元威承包了永丰村及周边百十亩,后来是几百亩,稳扎稳打到如今的3500亩。

  从事农业生产也享受了时代的红利。“我们享受了种粮大户补贴、一次性种粮农民补贴等,享受了全程机械化、绿色防控等技术,这些都帮助我们一步一步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王元威说。

  他的这片田种成了现代农业园区的高标准样板田,其间还曾参加园区的水稻“一优两高”比赛,拿下了冠军。

  今年,王元威在永丰村又多种了100亩地。“良田,必须种粮!”他的语气坚决。

  不仅是因为在与村上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时,约定每年必须种植一季水稻,还因为多年建立起来的对自己本领的自信,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笃信。“有扶持政策,有农业保险,还有宜于机械化的良田,干农业有奔头。”王元威说。

  农民种粮有钱赚,最重要的还得看农人如何操持。这些年,王元威通过选用好品种、全程机械化、绿色防控等,确保粮食高质高产,并通过粮经复合种植大大提高了收益。

  种粮赚钱的不止王元威一个。记者在走访永丰片区时了解到,当地种植户多以稻菜(药)菜三季轮作、粮经套种模式,打破单一粮食种植效益边界。

  全村耕地面积6320亩,土地流转率达96%以上,确保了全村耕地无撂荒、有效利用。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0/2023/5/16/8dd6a34f497f480abb4408c2a3e0122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