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行情 > 正文

单产突破 600 公斤!广汉小麦如何跳起摸高

发布时间:2023-05-20     来源: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都 文

  5月,蜀乡大地陆续进入小麦收获季。成德绵一带,麦田一片金黄,已显夏粮丰收景象。

  “实测面积 16.01 亩,平均亩产601.3公斤,最高亩产618.2公斤!”5月13日,广汉市连山镇锦花村,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对“稻茬小麦播种施肥喷药一体化立苗技术”广汉核心示范区进行了实产验收。在场的不仅有省内的小麦专家,还有来自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湖北等小麦主产省的同行专家。

  平均亩产601.3公斤,这是去年这片示范区创下百亩单产600.2公斤的西南地区高产纪录后,单产再次突破600公斤。突破背后,当地如何实现小麦单产跳起摸高?

  虫害轻+灌浆长

  天气给力,促使单产提升

  当天,连片的小麦与远处的蓝天连成一线,收割机一字排开,随机抽取的4个典型田块很快完成收割,目光所到之处均是“金黄”。这透露出今年当地小麦在病虫害管理、机械化利用、耕地利用上的三大特点。

  “10 年来没见过这么大面积的干净小麦,今年全省的小麦生产病虫害很轻。”测产田边,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汤永禄一边拨开麦穗一边告诉记者,“以江油市窦团山脚下的麦田为例,当地常年雨水天气多,是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的高发地,但今年当地的小麦长势依旧健壮,很有说服力。”

  生产上,常有“苗好半年粮”的说法。“苗好,关键是播种质量,在四川麦区,播种环节决定70%的小麦产量。”汤永禄介绍,去年播种期间,四川麦区降水较少,有利于小麦播种出苗。而今年小麦开花时间比往年提前一周,灌浆期延长,倒伏较少,一定程度上促使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

  农技+农机

  藏粮于技,实现节本增效

  “过去种小麦需要经过秸秆处理、耕地、施肥、播种、追肥、化学除草、病虫害管理等多个步骤,工序繁杂,成本非常高。”看着今年的产量,承包这片试验田的种粮大户冷辑龙算了笔账:采用传统种植方式种小麦,一亩地只有150元左右的纯利润。而今,冷辑龙的效益实现了翻倍。

  “新技术使用,不仅要让种植户看到效益,还要让管理变得省心。”汤永禄介绍,去年,这片测产田开始采用稻茬小麦播种施肥喷药一体化立苗技术。该技术通过一个机械完成播种、施肥、除草全部工序后,再在抽穗扬花期进行一次“一喷三防”,整个小麦生长期几乎不再需要任何措施,在最大限度压缩成本的同时让管理变得精简。

  技术以外,机械化水平同样在提升。广汉市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人王越介绍,目前,广汉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87.7%,无人植保机、无人拖拉机、无人收割机等各类新型农业机械轮番上场,实现从播种到收割全流程机械化,为粮食生产提速增效。

  耕地+人才

  强化保障,刷新单产纪录

  从2021年单产突破500公斤到2022年单产突破600公斤,再到今年稳中有升,广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唐晓玮表示,广汉小麦单产纪录持续刷新,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增加,也是广汉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步。

  其中,首要的是耕地。唐晓玮介绍,广汉按照“整村整镇推进,集中连片打造”的方式,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实现增减挂钩、落实占补平衡,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近两年净增耕地1332亩,在全国率先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划定工作。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为此,在高素质农民培育上,广汉市探索出“遴选+认定+管理”的三步法高素质农民培育评选制度,创新推出高素质农民“导师制”“寄学制”,搅动人才“一池春水”。在经营主体培育上,实现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齐头并进。“截至目前,累计培育家庭农场1433家、农民合作社555家,国省级示范场示范社达57家。”唐晓玮说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0/2023/5/18/ad4714f8df53432698f979e8957b8cf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