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书记吗?我们是上海老年大学的,请帮我们订10桌饭!”4月21日早晨7时,六安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余静的手机便响起来了。她早早来到村部,对接农家乐接待上海来客。而年逾七旬的村民陈泽申也做好了在老屋前讲解的准备。
大湾村集山区、库区和老区于一体,交通闭塞、耕地稀少且移民众多,曾是大别山腹地远近闻名的穷山村。
为了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在市县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大湾村逐渐实现了道路硬化、自来水全覆盖,村民的出行和饮水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卫生室、幼儿园、文体活动广场等配套设施建设日益完善,还在安徽省内率先开通了5G信号。
大湾村种茶历史悠久,是“六安瓜片”的黄金产区。村“两委”发动村民改造提升老茶园,新建标准化茶叶基地,并争取扶贫资金建起大湾茶厂,引进龙头茶叶企业,引导村民以茶园入股、劳务参与等方式,做好茶叶深加工文章,群众户均收入不断增加。
大湾村利用山区山场面积大的优势,采取“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贫困户”模式,引导贫困户发展黄牛、山羊、黑毛猪、土鸡等特色养殖。同时,依托境内马鬃岭自然保护区丰富绿色资源和红11军32师驻地旧址等红色遗迹,发展乡村旅游。做大茶产业、做强种养业、做旺旅游业……2018年,大湾村实现整村脱贫出列。2021年吸引各地游客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
7年来,昔日贫困落后的大湾村被打造成“中国特色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级生态文化村”。大湾村及其党总支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余静本人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并两次当选党代表,出席了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
7年来的变化,村民陈泽申感受最深。“2014年的时候,我一年收入不过3000元,住的还是土坯房。现在我家年收入有10万多元哩。”在自家的两层小楼里,陈泽申向记者算着“小康账”:工资7.6万多元、生产经营性收入6000元、光伏补贴3000元、其他转移性收入8741元……“你看这新房,这热水器、电视机、空调……以前做梦都不敢想哦!”
“山上种茶,家中迎客”,如今的大湾村走上了一条“红绿结合、茶旅融合”的发展快车道,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李 博)
原文链接:http://nync.ah.gov.cn/snzx/sxxx/567251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