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邛崃市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工作启动以来,邛崃市立足双方十余年精诚合作基础,依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技术和人才资源,以种业现代化为先导,实施“种业引领、优化环境、科技攻关、主体带动、以点带面”五大创建举措,强化组织、政策、资金三项保障机制,以“5+3”共建模式全力探索实现县域农业科技现代化的邛崃路径。
一、实施五大创建举措,共建工作成效明显
(一)强化种业核心引领,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聚焦科技创新应用,以天府现代种业园为核心,构建“一核两园九片”“天府粮仓”邛崃片区布局,突出种质资源保护、育种研发等关键环节,搭建“一库一院五中心”功能平台,引进种业领军型企业先正达、荃银高科、丰乐种业、四川川种等种业及关联企业23家、首席专家3名、科研团队10个,育成镉低积累品种“德粳4号”等35个品种,初步形成“育繁推”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产业体系。建成种业基地8万亩,出台杂交水稻制种政策性保险扶持机制,创新开发出杂交水稻制种补充保险,增强杂交水稻制种抵抗风险能力。成功举办中国鲜食玉米大会、首届天府国际种博会、长江中上游水稻新品种集中展示示范现场会等大型节会21次,展示推广品种达2600余个。借力农业研发及科研人才,在“天府粮仓”建设行动中着力打造千亩科技示范片区,成功创建成都市五星级和四星级粮油产业园区各1个,获批新一轮国家级制种大县。
(二)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做强产业提能智力支撑
聚集人才发展要素,用好用活各项“无缝衔接”扶持政策,将农业科技人才培育工作纳入《邛崃市人才发展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5年)》,与国、省、市农科院和川农大等科研院校形成战略合作,构建“首席科学家+核心科研团队”的多维度人才支撑体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采用“揭榜挂帅”方式,以共建对口技术支撑项目为抓手,建立首席科学家负责制,组织科研精锐按照“五个一”工作方针(建立一套融合机制、明确一所牵头责任、签订一份合作协议、打造一个聚能平台、深耕一块展示基地)开展共建工作。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联合中国农科院都市所、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农林科学院等8家科研院所及“土专家”组建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定点式、全方位对邛崃市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落实。同时,大力培育农业农村实用人才,积极争取两轮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累计培育成都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2家、合作社998家、家庭农场2740家、高素质农民3441人、农业职业经理人2922人。
(三)加强农业科技攻关,不断提升主导产业发展质效
围绕粮油、种业、生猪、茶叶、水果等主导产业技术难点和需求,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单位,加强技术攻关,完善设施装备,强化信息技术,加快推动主导产业迭代升级。全域推进优质高效粮油标准化生产,实现粮食优质品种应用率90%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7.4%,举行四川省首次百亩水稻规模连片测产验收,高产田块亩产达830.3公斤。强化“邛崃黑猪”开发保护与利用,雅南猪保种备份场已建成投产,以雅南猪为基础培育的“微牧黑猪”新品种已进入F3代,以成华猪为基础培育的“天府黑猪”新品种已进入审定阶段。邛茶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先进实用配套技术推广应用率达85%以上,邛崃市入选省级国际贸易高质量基地创建名单,引进中农批(上海)公司助力邛茶产业振兴。“邛崃黑茶”“邛崃文君茶”获评国家地标产品,“邛崃火番饼”正在申报国家地标产品。加快果友邦优质果品产业基地、猕猴桃新品种培育研发试验试种基地建设,创新并推广品牌水果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模式,“邛崃猕猴桃”获评国家地标产品。
(四)强化经营主体带动,持续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探索“科研院所+基地+专合社(农场)+种植大户”等7种适用多产业的多元合作科技支撑模式,充分发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方面的带动作用,配套创新链、产业链资源,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模式,推荐文君茶业、新兴粮油等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申报“专精特新”企业;推动文君文化、邛窑文化、临邛古城文化与农业品牌建设深度融合,培育国家地标产品6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建成茶兰林盘酒庄、徐上林盘竹博馆等农旅融合新场景,源窝子酒庄、陈大师林盘创建成为成都市A级林盘景区,举办四川省第十三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成都天府绿道车迷健身节等活动,签约引进中安神州、海南中康等企业,实施天府黑茶公园、田园水乡·醉美邛崃、邛酒·源乡等项目,助推农商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
(五)突出示范以点带面,不断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深化“院县企地”联合模式,依托天府国际种业博览会暨“藏粮于技”院士讲堂、省农科院新品种新技术集成展示示范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平台载体,开展覆盖主导产业全产业链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新材料的集中试验以及高峰论坛、展览展示、技术培训、田间观摩评选等活动,示范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绿色发展、粮食稳产保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等案例作为全国典型被推广。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构建,打造未来乡村示范区,完成前进社区、火星村、高兴-靖口片区未来乡村策划,整合资金9.54亿元实施29个项目,引领乡村发展理念转变,探索出龙庵村香蒲农旅融合、向阳片区电商带动、川王村“乡贤+村集体+村民”研学旅游等新路径,成功创建省、成都市乡村振兴先进镇8个、示范村(社区)37个,获评全国首批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入选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引领带动邛崃乡村全面振兴。
二、强化三项保障机制,共建工作有序开展
(一)强化组织协调
健全三级联动机制,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组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专班,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成立院县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对口技术支撑工作领导小组,邛崃市成立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加强资源整合,集成政策措施,实行技术、行政双组长制,形成月调度、季研讨和半年总结模式,保障先行县各项共建工作有力推进。
(二)强化政策保障
制定了《邛崃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配套政策》《邛崃市加快推进乡村人才若干措施》《邛崃市“崃山工匠”评选管理办法(修订)》等政策,调动科研人才、科研企业积极性。精准落实《成都市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邛崃市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紧盯种业头部企业跟踪招引。健全杂交水稻制种政策性保险扶持机制,探索“政策性保险+补充型商业险”模式,增强杂交水稻制种抗风险能力。
(三)强化资金投入
突出产业、人才、生态“三位一体”,细化五大创建举措20余个指标,实施重点项目58个,计划总投资18.49亿元。目前,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农创工坊等已建成投用,省种质资源中心库、天府种业实验室等正加快建设,已初步具备种源保护、育种研发、检验检测、博览展示、种业孵化等功能。同时组建西南首支1.5亿元种业基金,灵活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加快补足农业科技短板。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3/5/5/278aa079d1924aa78ca315f6956d226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