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投资 > 正文

马山县百龙滩镇:发展特色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05-07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马山县百龙滩镇桑园。韦洪泉摄

  2022年以来,马山县百龙滩镇紧紧围绕“生态立镇、工业强镇、农业富镇、旅游活镇、和谐兴镇”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2年该镇生猪、牛、羊、家禽等产量稳中有进,肉类总产量达3307吨,其中生猪出栏量达2.85万头,同比增长4.8%;黑山羊出栏量2448头,同比增长11.3%。全镇桑园种植面积800亩以上,建设种桑养蚕农民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1个,独立蚕房7个共3500多平方米,成为该镇助农增收特色产业。

  创新“桑叶养蚕+桑果采摘+桑枝养羊”循环农业模式

  百龙滩镇龙昌村人均耕地不足0.8亩,主要种养玉米、桑蚕、甘蔗、猪、黑山羊、鸡、牛等,目前村内建设桑园约700亩,通过“桑叶养蚕+桑果采摘+桑枝养羊”循环农业模式,2022年村集体收入逾14万元。龙昌村曾经荣获“全区传统古村落”“全区农村基层五星级党组织”和“南宁市市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近日,龙昌村举办了首届“桑葚文化节”,开展文艺汇演、书法绘画、民族服饰展示等活动。在桑园里,游客们可以体验亲子采摘活动,既能参与劳动、交流情感,又能享受味道甜美、营养丰富的桑葚。在美食区,游客们可以品尝艾菜馍、五色糯米饭、猪红肠等特色壮族美食。据统计,当天累计接待游客300余人次,助农销售土特产8000余元,累计销售桑葚超过10000余元,文化节线上直播和抖音视频浏览量超过2万次、获点赞5000余次。

  

  马山县百龙滩镇“养猪+莲藕”生态农业种养基地。韦洪泉摄

  发展“养猪+莲藕”生态农业种养循环示范项目

  成立农业合作社“抱团”发展。百龙滩镇把镇内有意愿的养猪户组织起来,组建龙昌杜东母猪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注册成立广西恒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占地面积120亩,经营地点主要在龙昌村,主要经营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等,以家禽饲养、种养结合为主。该公司注重强化兽医技术学习培训,多次聘请专家进行现场考察指导,从养殖的环境、设施、饲料调配、科学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了精心的分析研判,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养殖管理,经过不懈努力,结合多年养猪实践经验,掌握了杜东母猪的改良及管理技术,并将杜东猪市场扩大到了南宁市各县区。合作社自成立以来累计投资2500万元,建有猪舍15栋,年出栏2万头肉猪,产值约300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就业450人,社员人均年增收1100元以上。

  探索创新农牧种养结合模式。龙昌村是大石山区,土地贫瘠易涝,每年汛期来临,这些耕地的农作物就会颗粒无收,不宜种植粮食作物。百龙滩镇指导该公司通过“以水治水”的方式,大规模种植莲藕,减少内涝给农民造成的损失,科学利用养猪场产生的粪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循环用于种植莲藕,创新探索循环种养模式,从养殖业转型升级到种植业,扩大经营规模,达到提升经济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真正做到“生态绿色环保”。目前,该公司50亩莲藕试验基地已取得成功。

  公司养猪场粪水通过分离机产出固体料和液体料,固体料还计划用于蚯蚓养殖,蚯蚓粪便也可作为肥料,在蚯蚓养殖地块上种植百香果;液体料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和沼气池废水,沼气池废水用于种植莲藕,预计养猪产生的废水可用于种植莲藕300亩,产值达2500万元,有效带动脱贫户67户,年均增收约3600元。村内党员罗文记是“养猪+莲藕”生态农业种养循环示范项目的致富带头人,他曾获评“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区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马山县百龙滩镇种植的莲藕。韦洪泉摄

  探索“农业+文化+旅游 ”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百龙滩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广西聚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智慧农业蔬菜种植提升项目,该项目通过引进信息技术全流程对农业种植流程进行科学化管理,建立信息监控平台,实时反馈土壤各类元素含量,督促工人施肥,对整个园区进行监控等,培育优质特色种业、蔬菜菜品。该公司流转土地达1550亩,给农户每年发放租金600元/亩左右,种植有沃柑、火龙果、贝贝南瓜、三红蜜柚、毛节瓜、“西瓜红”红薯、甜玉米等。采取循环种植模式,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在弄必屯有种植面积240亩,2022年上半年种“西瓜红”红薯,红薯亩产3500斤,总产值达100万元;下半年种贝贝南瓜,贝贝南瓜亩产3500斤,总产值达185万元。公司还在勉圩村古内屯完成两季度60亩毛节瓜和5亩大棚精品毛节瓜种植,单季毛节瓜亩产8000斤,年总产值约90万元。

  下一步,百龙滩镇将引导该公司深化同广西大学合作,培育实验室成熟特色果蔬,进一步引进先进信息技术,持续优化种植流程,推进“智慧+农业”模式,打造集生态农业、采摘体验、休闲观光、娱乐康养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农业生态文化旅游区。同时,该镇将发挥全镇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园区优势,以及“高铁经济圈”辐射带动效应,牢牢把握地区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该镇将进一步用好用活利用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红津古渡”、亚洲第二大石拱桥“红水河石拱桥”、红水河画廊、红色营地“游击岩”、清代进士楼、板龙文化楼、壮族图腾布罗陀始祖庙等旅游景点,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历史和特色旅游内涵,建设全镇旅游观光带,进一步促进“农业+文化+旅游  ”产业模式高度融合,推动资金回流拉动地方消费,助民增收致富。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cyfp/t1640185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