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项目 > 正文

我省100万亩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已过半 多措并举焕茶园活力 加快川茶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4-15     来源: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文

  茶叶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但在“不与粮争地”大背景之下,四川现有600余万亩茶园面积基本不再新增。

  如何进一步从茶叶获得增收?“茶树的最佳经济年限为20年,随着品种老化、树龄老化和新品种开发,到了一定的年份,低产低效茶园必须改造。在‘非粮化’的背景下,低产低效园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成为产业发展关键。”省农业农村厅首席茶业师段新友说。

  两年前,四川启动了低产低效茶园改造,计划在5年内改造100万亩低产低效茶园,使这些平均亩产值低于3000元的茶园,提高到平均亩产值6000元以上。

  今年春茶季,记者调查发现,100万亩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已有一半,一旦投产可望实现预期目标。

  老茶区持续升级改造 亩产值普遍翻倍

  3月23日,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镇关口村,记者冒着淅淅沥沥的春雨,沿着崎岖泥泞的山路登至高处向下俯视,一片片改造后的茶园尽收眼底,满园葱绿。

  “前年,我们在关口村流转了2236亩茶园。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低产低效茶园,品种混乱,已不适应生产名优绿茶的需要;而且产量非常低,全年产量不到常规茶园的1/5;还有一部分品种树势很弱、退化非常严重。”雅安市广聚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基地主管卢小松说,“从去年6月开始,我们利用中央财政补助的每亩5000元资金改造了300亩茶园,又自筹资金追加改造了140亩。”

  卢小松介绍,公司按照区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技术标准,统一规划,按一级茶园标准进行改造,挖掉老树、深翻土壤、重施底肥,选择了适合蒙顶山茶区的具有产量高、氨基酸含量高、持嫩性强、适应性好等优势的“川茶2号”栽植,示范带动周边茶农自发参照公司标准改造低产低效茶园2000余亩。

  卢小松说:“今年初我们通过了项目验收,苗子成活率达到了99%。预计3年见效,鲜叶亩产值至少达8000元以上,比本地普通的茶园增效1500-1600元/亩。”

  “其实,低产低效园改造在我们这里是老百姓为了追求茶园更高收益的一种生产习惯,已经有七八年了,每年通过修剪、施肥要改造10多万亩以及换种改植3万亩左右。”名山区农业农村局茶叶种植技术中心推广研究员吴祠平说,“我们认为,低产低效园并不一定是产量很低,我们只看其是否低效。因为光有产量,但大多不是独芽而是叶子,通常也只能卖几角钱1斤,同样影响效益;另外,芽子细小、难以采摘,也会影响收入。我们的低产低效园改造,一方面通过修剪等措施让芽子变得肥壮易采、提高下树率,另一方面就是淘汰退化的老品种、重新栽植新品种,使茶园亩产值由普遍的3000元以上提高到8000元以上。”

  改造茶园提升效益 既增产量又改善品质

  名山区的低产低效茶园改造,是四川茶产业发展的一个风向标。

  “低产低效茶园占到了全省茶园总面积的20%以上,严重制约了四川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段新友表示,两年前我省出台的《四川省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完成对全省11个主产市亩产值低于3000元的低产低效茶园进行更新改造100万亩,使茶园平均亩产值达6000元以上。此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适时出台了《低产低效茶园改造与复壮技术规程》的四川省地方标准,对各地进行指导。两年来已改造了50万亩。

  据了解,示范区着力通过改园、改树、改土培肥、病虫草害防治等措施让低产低效园重焕活力。特别在改树方面大有讲究:一是对主干枝及骨干枝尚好、生产枝衰老的茶树采用深修剪、重修剪、台刈技术措施,恢复树势,提高其生理机能,重新塑造优质高产型树冠;二是对树势极为衰老、无改造价值的茶园,按照《四川省茶业机采工程推进方案》要求,采取换种改植措施,栽植黄茶、白茶、川茶2号、川茶 5 号、天府红 1 号、天府红2号等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茶树新品种,建设标准化茶园,既增加产量,又改善鲜叶的品质。

  雅安市名山区作为茶叶主产区,茶农发展茶产业积极性高、茶产业收益位居全省前列。因而,低产低效园改造也别具一格。

  “去年以来,我们在两个低产低效园改造示范区,就实施了400多亩的换种改植,采用了芽形中大、萌发早、生长旺盛的‘川茶2号’‘甘露1号’,这样自然就能提高单产。”吴祠平说,“另外,老的书本上提倡的措施,我们大多也没有采用。比如,我们没有搞嫁接,嫁接成活率低,而且1亩4000株、每株都要嫁接几个芽头,光接穗就是非常麻烦的;台刈也没有搞,台刈成林慢,还不如直接栽幼龄茶苗来得快。我们提倡换种改植,这样在挖掉老树的时候,还可顺便改良土壤,重新栽植之后,可使茶树的经济年限大大变长。”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0/2023/4/4/544b821d3ee74884bb9216028f3d2d5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