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粮食法治网!

粮食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粮食舆情 > 正文

休闲农业深挖乡村特色

发布时间:2023-03-23     来源: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突出绿水青山特色、做亮生态田园底色、守住乡土文化本色,持续做精做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让更多田园风光、秀美乡村成为乡亲们的“聚宝盆”

  前不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通知,认定60个县(市、区)为2022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拥有上堡梯田风光的江西崇义、挖掘铁观音茶文化的福建安溪等乡村游目的地均位列其中。这份名录中,四成以上的县休闲农业收入超过10亿元,休闲农业农民就业占比均超过60%。

  竹篱茅舍风光好。随着时代发展,乡村价值正在被重新审视。现在,乡村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还有重要的生态涵养功能,令人向往的休闲观光功能,独具魅力的文化体验功能。迅速兴起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创收、农村发展创新提供澎湃动力。如何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成为休闲农业健康发展的必答题。

  应该看到,随着消费升级,人们走进农村,不光为了观光、吃饭,还有运动休闲、养生养老、乡村体验等多元化需求,乡村休闲旅游正加速向多元化、综合化转变。根据规划,到2025年,乡村休闲旅游业年接待游客人数将超过40亿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然而,当前我国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现状与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还不相适应,存在着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产品类型不够丰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面向未来,我们要立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向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跃升。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要紧扣“乡村”二字。打好乡村“特色牌”,让更多“头回客”变为“回头客”,是乡村休闲旅游保持持久吸引力的前提。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开发乡宿、乡游、乡食、乡购、乡娱等特色体验项目,发掘民族村落、古村古镇、乡土文化,发展具有历史特征、地域特点、民族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另外,还要依据不同区位瞄准市场差异,细分目标市场,防止“千村一面”。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综合人才、资金、技术等产业要素,加强科学规划,确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主体是农民,让农民受益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休闲农业,不是简单的一产“接二连三”,关键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要完善利益链,为农民提供更多就近就业岗位,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同时,发展旅游不能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完善乡村旅游点餐饮、住宿、停车等设施条件,带动促进管理服务水平提升,让更多农民乐享和美乡村,共享发展成果。

  又是春暖花开时,乡村美景待客来。发挥乡村休闲旅游在融合农文旅中的连接点作用,突出绿水青山特色、做亮生态田园底色、守住乡土文化本色,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挖掘乡村特色资源,丰富创新业态类型,强化联农带农作用,持续做精做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让更多田园风光、秀美乡村成为乡亲们的“聚宝盆”。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xxkd/202303/t20230320_613322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