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春播马上要开始了,加紧把订单加工出来,不然往后会忙不过来。”22日,尤溪县洋中镇龙洋村村口,龙洋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名旺正和社员们一道工作,碾米机、真空包装机、叉车同时作业,机器轰鸣中,谷子变大米。
李名旺是洋中镇龙洋村人,皮肤黝黑,双手粗糙。“正在加工的大米是优质杂交水稻‘泸优明占’,近两年很受消费者青睐,在尤溪全县范围内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都不愁卖的。”他介绍,这条大米加工生产线日产大米30吨,除了加工本社的谷子,还会承包临近村庄的谷子加工。
李名旺和农机服务结缘是在2007年。当时他在邻村巧遇收割机作业,就动了推广农机的心思。2008年,他和几个朋友共同投资16.8万元,购买了第一台收割机,成立了龙洋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式成为一名农机手,开始了农业机械服务之路。
经过十几年发展,合作社从李名旺的“单打独斗”发展到26名社员“团队作战”,配置插秧机、催芽机、叉车、无人植保飞机等各类大中型农业机械设备58台套,不仅有大米加工生产线,还建立了工厂化育秧中心、粮食仓储中心,成为集农机服务、生态种植、生产加工与销售、农资综合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曾入选全国“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典型案例。2022年,合作社服务农田4000多亩,服务农户2000余户,合作社总收入达535万元。
尤溪地处山区,“八山一水一分田”,且梯田、小丘田居多。以往小而散的传统耕作方式下,农户种田辛苦又收成有限,田地撂荒现象多见。经过李名旺这样一批“先行者”“新农人”的带动和政府推广,如今尤溪县水稻全程机械化率已经达到了82.16%,实现了“插秧不用弯腰,治虫不用下田,收成不用晾晒”。
“以前种地难啊,农机使用率低,我们是最早一批用收割机的。”李名旺说,“现在不一样了,很多种地农户,鞋子连泥巴都不用沾!”看到了机械化种植的便利,许多农户又把抛荒的土地重新开发出来。去年,尤溪县全县复垦荒地1700亩。
2019年城关镇园溪村将复垦出的120亩田地以村集体形式承包给合作社经营,每年收取田租,今年已经是第五年承包。“不仅复垦了土地,还给村里带来不少收益,一举两得。”园溪村村委会副主任詹宗源说。
和李名旺同村的刘世江,6年前开始从事水稻种植,“起初靠人工,一家人种10多亩地,割一天稻子非常累,进度还慢”。2020年,他流转50余亩土地,雇人种植烟叶。“烟叶收完,还要种一季水稻,李名旺的合作社帮了大忙。”他说,共计70亩水稻,从育秧、耕地、插秧、防治病虫害,再到收割、烘干等一条龙都委托合作社,省时省力,每亩还增收近800元。
粮要种,还要种得好、卖得出。合作社除开展代耕、代种、代收、代烘、代售的“保姆式”服务外,还经常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农户生产经营水平,目前已培训465人。洋中、西滨2个镇8个村70余户共2000多亩制种田生产的杂交水稻种子,也由合作社负责收购。
“农民能丰收,合作社有效益,就是我们最大的福!”李名旺说。今年春耕,他又要和往年一样,开着旋耕机下地了。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xxkd/202302/t20230228_6121853.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