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种大豆,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从国家层面而言,须强化对进口大豆流向的监管,确保食物安全;从企业层面来讲,应根据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开发豆制品,发展大豆精深加工,不断延伸大豆食品产业链条。
俗话说,宁可食无肉,不能餐无豆。大豆及其制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为了改变大豆自给率低的现状,去年我国实施大豆扩种计划,大豆增产明显。新季大豆上市以来,价格高开低走,农民惜售心理较为严重,产销矛盾突出。要解决国产大豆问题,要重视大豆扩种,也要重视大豆销售,不断拓宽国产大豆市场空间,实现国产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
国产大豆产销矛盾突出,根源在于供给过剩。我国大豆市场分为以国产大豆为主的食用大豆市场和以进口大豆为主的饲料大豆市场,两个市场相对独立,又具有替代性。我国食用大豆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常年消费量在1400万吨至1600万吨之间,但饲料大豆严重短缺,主要依赖进口。去年国产大豆产量突破2000万吨,消费量约为1500万吨,明显供大于求,仅靠食用无法完全消化。国产大豆也可以压榨,但价格高、出油率低,压榨企业不愿意采购国产大豆。
黑龙江是全国第一大豆主产区,2022年大豆产量900多万吨,增产近200万吨,大豆产销矛盾尤为突出。这是因为,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以前以压榨为主,大豆就地加工转化能力强。近年来,随着国产大豆从压榨领域转向食用领域,全国崛起一批以大豆制品加工和蛋白质综合利用为主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和东北三大地区。黑龙江大豆采购主体和销售区域也向省外转移,向大豆蛋白集聚的山东转移,向调味品聚集的华南、华中、华东等区域,以及河南、广东等人口集聚的大豆主销区转移,黑龙江大豆就地转化能力减弱。加之,去年其他省份大豆增产近200万吨,对黑龙江大豆形成竞争。
大豆加工企业是国产大豆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受上游价格上涨和下游需求不振的影响,国产大豆加工企业经营步履维艰,无法为增产后的大豆销售提供支撑。从短期来看,国家应该通过加工补贴鼓励引导企业入市收购国产大豆。从长期来看,国家应该大力扶持国产大豆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企业加快构建全产业链体系,引导大豆加工企业到主产区投资设厂,建设大豆原料基地,实现订单式生产。这样,不仅解决了大豆扩种的问题,提高了企业抗风险能力,而且引导大豆主产区从卖原料向卖产品、卖品牌转变,引导农民从“种什么卖什么”向“市场需要什么种什么”转变,有效促进了产销对接。
扩种大豆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面对国产大豆供给过剩问题,想方设法拓宽国产大豆消费空间应是长久之道。大豆是现有农作物中蛋白含量最高、质量最好的农作物,有“植物蛋白之王”的称号。近年来全球豆制品消费大幅增加,利用大豆、小麦等植物蛋白生产的“素肉”受到消费者追捧。作为传统大豆食品生产大国,我国有着14亿人口超大规模市场,企业应该根据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开发豆制品,发展大豆精深加工,不断延伸大豆食品产业链条。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实现产品多样化,不仅要生产豆油、豆腐、豆皮、豆奶等初加工产品,还要研发生产大豆蛋白产品、休闲产品、素肉以及维生素、异黄酮、软灵芝等高附加值产品。现在“预制菜”发展火热,传统的豆制品如何在可行的范围内实现绿色加工,乘上“预制菜”发展东风,实现快速发展,是值得企业研究的问题。
国家应该加强大豆植物蛋白营养的宣传推广,促进豆制品消费。如果我国能以优质的国产食用大豆及其制品替代部分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那么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大豆对外依存度,对维护粮食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不过,现在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采用廉价进口转基因大豆替代国产大豆。有关部门必须强化对进口大豆流向的监管,确保食物安全。同时,要通过提升大豆单产水平、降低种植成本等措施努力提高国产大豆竞争力。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ztzl/ymksn/jjrbbd/202302/t20230223_6421414.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