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将近,广东预制菜营销势头正劲,成为广东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缩影。今年广东省两会期间,“12221”市场体系建设、预制菜、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话题热度居高不下,代表委员们聚焦乡村生活、田间地头和百姓餐桌等,提出建议,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引入大数据 应对农业供需矛盾
徐闻菠萝从“无人要”蜕变为“网红果”;广东荔枝卖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梅州柚、翁源兰花、化州化橘红等农业品牌享誉全国、走向世界……这些“粤字号”农产品的产销两旺,离不开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的建设。在省两会期间,这串广东的乡村振兴“密码”也受到代表委员的关注和点赞。
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即建设“1”个农产品大数据平台,组建销区采购商和培养产区经纪人“2”支队伍,拓展销区和产区“2”大市场,策划采购商走进产区和农产品走进大市场“2”场活动,实现品牌打造、销量提升、市场引导、品种改良、农民致富等“1”揽子目标。
以徐闻菠萝为例,省人大代表、湛江市徐闻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副站长罗映月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建设‘12221’市场体系以后,徐闻成立了采购商联盟,邀请全国采购商到徐闻来;同时,还启动‘百名网红千名主播’网络直播大培训,把种菠萝大军培育为卖菠萝大军,既打破了传统的销售模式,又摸准了农产品市场需求。”
如何进一步发挥“12221”市场体系优势?罗映月提出了几项建议:希望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徐闻菠萝新品种开发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更多的研究成果在徐闻落地转化;支持徐闻菠萝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拓展徐闻菠萝产品研发,做好徐闻菠萝预制菜和一果多用等产业链延伸文章。“希望加强资金支持,让徐闻继续举办‘百名网红千名主播’直播带货活动,在‘菠萝的海’这个广阔的田园卖场上培育出一批高水平的电商直播队伍。”罗映月特别提出。
省人大代表、湛江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梁思桥认为:“近年来,广东省在‘12221’市场体系引领下,为农产品产供销搭建了有效平台,荔枝、菠萝、白蕉鲈鱼、金鲳鱼等优势农产品产销两旺,但是目前依然未能实现全面覆盖,部分农产品价格还深受农产品周期性需求失衡的影响。”
“为有效缓解农产品供需周期矛盾,为农业引入大数据势在必行。”梁思桥建议,如果能够由政府主导建立专门的农业预警系统,统筹省内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库存大数据,预判市场供需走势,向农民、渠道商、预制菜企业、餐饮企业免费提供,产业链各个环节就能提前介入,更及时缓解供需矛盾。
开创新风口 起势促全链条升级
近年来,预制菜、年鱼经济、乡村民宿等农业农村新业态不断涌现,不仅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也让乡村特色产业全链条升级获得新动能。
作为省级现代农业龙头企业的管理者,省人大代表、韶关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清华坦言,预制菜概念的提出,让她对农产品加工和一二三产业融合,有了更深的体会。“预制菜指出了一个非常明确可行的方向:从基础食材到预制菜只是完成了一个简单的跨越,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能促进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也拓宽了联农带农的道路。”她表示。
如何把预制菜做成一道推动乡村振兴的“硬菜”?黄清华认为,怎样通过工业手段让预制菜保留原有味道,是需要由原材料厂商、预制菜产业园共同解决的问题。以食用菌为例,她建议,“在基础设施方面,应该引进自动化设备、提升数字化水平,让食用菌实现标准化、高质量、产能稳定的目标”。
无独有偶,省人大代表、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湛江研究中心主任罗青文也向记者表示,要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工业和食品产业深度融合,打造预制菜、年鱼等广东农业爆品,开创农业新风口,突破性实现“用工业锅炒农业菜”。
以市场为导向,是广东推动多个“粤字号”农产品品牌增产又增收的关键。在省政协委员、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惠勇看来,从当下火热的广东“年鱼经济”到去年打响名号的四会兰花,从连州菜心到徐闻菠萝,这些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主导的典型项目,以市场的眼光来看是很成功的。在全国范围来看,这样的案例不多。
“这些广东农业项目是基于市场、品牌的角度来考虑如何带动产业的。”余惠勇认为,农业产业带动的一大问题就是缺乏品牌。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有较强的市场品牌意识与策划方案,通过差异化的手段方法把普通产品卖得与众不同。同时,他也提到,只有高质量发展、创造出真正高品质的农产品,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呼吁补短板 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除了乡村产业兴旺,乡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也与村民的幸福感息息相关。省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都聚焦乡村建设,呼吁加快补齐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
省人大代表,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坪山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叶丽燕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广东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村庄从“脏乱差”向“全域干净整洁”转变;农村生活污水从“靠蒸发”向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转变;农村生活垃圾从“靠风刮”向有效收集治理转变。
“但应该看到,广东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仍存在比较明显的短板。建设推进的乡镇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中,管网不配套、运行不正常、设施闲置损坏等现象较为普遍,广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叶丽燕建议,广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应更加强调因地制宜,因需施策;进一步夯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的长效保障机制,同时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村群众建设家园的积极性。
因医疗资源不足、设备简陋、难以吸引人才等问题,要提升农村公共医疗服务水平仍存在困难。省人大代表、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丁珂珂建议广东建立“乡村线上医务室”,通过线上医疗、定点帮扶等举措,强化乡镇医院的诊疗能力,通过沉淀经验、建立机制,不断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以金融力量赋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也是广东当前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丁珂珂观察到,虽然广东农业保险规模、增速和覆盖范围在全国居于前列,但一些地方特色农产品仍存在保险产品供给缺失问题。
“建议广东进一步丰富农业保险省级特色及奖补名录,鼓励‘保险+’创新模式,助力农户增收、产业兴旺。”丁珂珂同时建议,对于广东农业企业,在外地有种养基地且未纳入外省农业保险补贴或外省补贴农业保险保障力度偏低的部分,由财政成立专项补贴资金,支持农业企业购买补充保障保险产品,构筑保险新模式,支持本地农业企业走出去。
相关附件:
原文链接:http://dara.gd.gov.cn/mtbd5789/content/post_408284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