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谋规划。采取“平台公司+村集体+经营主体”多方建设,实行“中省市财政资金+本级财政资金+社会资金”多元投入,建立“股份合作、统一流转”土地保障机制,打破镇村限制向特色优势产业集中,与粮食雪茄、稻菜、稻渔、稻芎、黄背木耳五大园区相结合壮大产业规模,2019-2021年在五大园区累计投入资金1.22亿元,实施高标准农田面积5万亩,全市预计到2030年规划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万亩。
(2)抓建设。建立主管部门、项目业主、设计、施工、监理、镇村六方责任机制,开展多方联动监督,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解决设计与施工脱节、工程反复变更调整等问题,争取财政预算、一般债券、专项债券等资金保障。近3年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约1.66亿元。2022年以来,已形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周报40期,协调处理重点问题100余个,缩短施工周期近20%以上。
(3)重管护。通过涉农统筹整合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等,发挥村级组织和村民主体作用,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万元用于农田基础设施维护管理。2022年,安排270万元用于全市10个镇(街道)农田基础设施维护,实施项目12个。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2/11/15/6367d2ce03ea4641a3f4604dcb67037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