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宁市良庆区墰清岭风电场,一台台风力发电机与绿水青山互相映衬,格外壮观。近年来,广西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持续推进绿色发展,不断筑牢中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赵京武 摄
生态,是广西的金字招牌;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站在新时代发展的潮头,山清水秀生态美的壮乡,如何将金不换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人民群众幸福感高的绿色发展之路?
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眼于做好2023年的经济工作,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动绿色转型,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时下,全区各地正在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当好保护广西山山水水的“二郎神”,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
深入治污:厚植生态环境优势夯实“绿色家底”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2022年12月26日,生态环境部通报2022年1—11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其中南宁市环境空气质量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17位、省会城市中排第6位。南宁市将改善空气质量作为最基础的民生工程,以“不容一粒沙”的决心,举全市之力多措并举坚决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2022年1—11月,南宁市空气质量同比总体改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07,同比下降(变好)2.2%。
2022年以来,广西全力保护好八桂大地的蓝天、碧水、净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先后出台《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补齐绿色发展短板,提升新污染物治理能力,进一步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全区环境质量状况不断改善并保持全国前列。
同时,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漓江、左右江等重点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强化重点海湾系统治理、红树林等滨海湿地系统保护修复,保护和建设北部湾“美丽海湾”。如今,广西森林覆盖率达到62.55%,绿色家底更加厚实,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万物竞生,布氏鲸、中华白海豚、东黑冠长臂猿、白头叶猴等珍稀物种保护得力,“山水秀甲天下”颜值更高。
为更好地为2023年的经济工作打好生态环境基础,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广西将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守护好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持续筑牢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同时,持续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环境监管方式,助企纾困解难,打好“稳生态促转型攻坚战”,为广西“着力推动绿色转型,厚植生态环境优势”再立新功。
产业转型:变生态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
广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就要深入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
作为人口和农业大县,灵山县依托“生态”做强农业,按照绿色发展的要求,系统推进农业转型发展,2022年11月荣获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下一步,我县将围绕推进农业资源利用集约化、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链低碳循环化以及健全农业生态发展支撑体系,重点从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打造提升生态农业品牌影响力等七方面推动我县生态农业发展工作。”灵山县副县长唐方华说。
广西是农业大省区。纵观全区,一组数据彰显2022年广西农业绿色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建成一批1000亩以上连片秸秆还田循环培肥示范点,5个县区获评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全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0%以上,新增33个农产品通过“圳品”认证(目前全区累计达到113个),全区地理标志农产品累计达165个(全国排第6位)。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广西将大力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围绕绿色生态高产高效栽培、病虫害疫情绿色防控、高效绿色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等关键领域开展核心攻关,推广绿色高效装备与技术。同时,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开展畜禽粪污、秸秆、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抓好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净化产地环境。
着力推动绿色转型,工业产业是一个“主战场”。2022年以来,广西积极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2022年创建自治区绿色工厂33家、绿色园区5家,推荐30家绿色工厂、3家绿色园区、4种绿色设计产品、2家绿色供应链企业申报国家绿色制造名单。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广西将稳妥有序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制定《2023年广西工业节能工作指导意见》,组织申报2023年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组织开展2023年工业节能监察、节能诊断、节水、绿色制造、智能制造、资源循环利用等工作;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政府专项债券和工业振兴资金,进一步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业集聚发展和绿色发展;加大推广电能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制造业转型升级。
促进城镇绿色低碳发展,是满足人们绿色生活需求的一个重要环节。据统计,2022年1—9月,全区新增城镇竣工绿色建筑面积4784.25万平方米,在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87%,提前完成“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的创建目标。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说,围绕2023年的经济工作,广西将推进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加强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开展建筑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试点工作,将绿色、节能、低碳理念贯穿城乡建设发展全过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挖掘资源:培育生态旅游绿色增长点
八桂大地,旖旎多姿。这里,既承载着壮乡儿女的乡愁,也是八方宾客的“诗与远方”。在“着力推动绿色转型,厚植生态环境优势”过程中,如何将一方“风水宝地”转化为“旅游天堂”?
2022年以来,广西稳步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滨海度假胜地、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和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打造国际知名的宜居康养胜地和世界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截至2022年12月底,广西的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自治区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数量分别达到3家和95家(其中2022年新增4家)。各示范区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培育形成了生态旅游的绿色增长点。
长期以来,林业产业一直是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如今,伴随着广西成为全国重要的森林生态优势区、森林资源富集区、林业产业集中区、乡村林业示范区和林业改革促进区,林业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也“风生水起”。2022年以来,自治区林业局、自治区民政厅等部门联合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指导各市发展林业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产业。自治区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广西将继续加快发展森林旅游产业,开展星级“森林人家”、森林康养基地等森林旅游系列等级评定,培育一批森林人家、森林康养基地、森林体验基地和花卉苗木观光基地,推进森林康养基地服务体系试点建设,举办广西森林康养论坛,打造森林旅游品牌,提升森林旅游影响力。同时,协调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南宁市政府,加快推进高峰森林公园等环南宁森林旅游圈项目建设,提升森林旅游项目品质。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助力2023年经济工作,下一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还将印发《广西百镇千村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建设工作方案》,将在全区开展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镇村评选,进一步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加快建设美丽广西、生态文明强区、文化旅游强区。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ywkb/t1504419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